辽人的契丹国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它的前身是什么?

2020-11-28 23:18:05 作者: 辽人的契丹国

12世纪初叶,继一系列灾难性的旱灾、涝灾、皇族宗室的内讧,以及那些以“女真”之名为人所知的通古斯部族在东北取得进展之后,辽帝国的衰落加剧了。宋王朝曾与之结盟以反击辽王朝的民族,是位于今黑龙江省的女真人,其压力从1114年起变得更加强大了,它导致了1124~1125年间契丹帝国的崩溃。契丹的一部分贵族可能迁徙到了新疆的回鹘人中,他们在回鹘人的帮助下,于1128~1133年间在伊犁河流域创建了一个以“喀喇契丹”(Karakitan,黑契丹)之名著称的王国,或者根据汉人的说法,那就是“西辽”王国。

▲女真人形象壁画

这个突厥一蒙古族的王国已被深刻地汉化了,但它也受到了佛教的影响并被基督教景教派所渗透。它立都于巴尔喀什湖以南的巴拉沙衮(Balasaghun),可能一直扩张到疏勒和撒马尔罕地区。中原王朝的影响,又通过它的媒介作用,而重新传到了位于帕米尔山脉两麓的地区。它于1141年在撒马尔罕附近,取得了对塞尔柱(塞勒术)突厥人的胜利,这无疑促进了西方有关约翰长老王国的中世纪传说的形成。它已经向基督教世界提示说,在亚洲可能有他们的一些反对伊斯兰教的盟友。西辽王国,最终被成吉思汗的军队于1218年摧毁。牧民和骑兵的西夏帝国在中国西北地区,吐蕃人的入侵似乎是宋王朝在1036年左右之前的主要关心焦点,但其他民族在这些地区也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政治集团。鄂尔多斯的牧民唐古特人,实际上是一个与唐代羌人具有亲缘关系的民族,他们于1002年一直扩张到西蒙古和甘肃。

1028年,他们由于经商而变富,从而夺取了两大贸易交流中心,即直到当时仍由吐蕃人统治的武威和回鹘人控制的张掖。1038年,他们创建了一个帝国,并采用一个古老汉文名字,自称“夏”,立都于兰州北部黄河河道附近的今银川(古宁夏)。这就是“大夏”人,根据汉人的称呼,他们就是西夏人。其统治阶级是由鲜卑的混血民族唐古特人(他们是5~6世纪北魏帝国的缔造者拓跋氏人)和吐谷浑人组成的。这些统治者是民族混血的产物,控制着一个其居民差异极其悬殊的国家,其中包括唐古特人、汉人、突厥人、回鹘人和吐蕃人。那里也有多种生活方式混存,有农民、骑兵、游牧民、半定居的牧民等。

▲银川一景

西夏国在扩张到甘肃的鄂尔多斯、陕西的北部和满洲西部的边陲时,确实吞并了草原和沙漠地带、绿洲和农业区。如果说其经济主要是饲养马匹、绵羊、骆驼,如果说汉人普遍种植的小麦、燕麦和谷子为基础,那么经商活动在该帝国中也具有某种至关重要的作用。西夏人确实控制了宋帝国与西域之间的贸易交流,稍靠北方又控制了通过鄂尔多斯,而把东南蒙古与甘肃、青海与吐蕃联系起来的道路转运过境的一切商品。其中最大宗的交易当然是这些地区与宋代中国中原的贸易了。在边市之上,胡族人“出口”的物品主要由马匹、骆驼、黄牛、绵羊、蜂蜡、地毯和皮货组成,而“进口”的物品则由丝绸、香料、药品、瓷器、漆器组成。不过,当时主要是涉及到汉地盐的大规模走私,促进了西夏帝国的富庶。此外还有其他的物品由于宋室无力排除西夏人的入侵,所以被迫于1044年签订迫使它纳贡的条约,其总额为13.5万匹丝绸、7.2万两白银和3万斤茶叶。

正如宋王朝向契丹人纳贡的情况一样,这些财产中的一部分很可能被西夏人用于转口贸易,或者是当作交换货币了。无论如何,史书中对于茶叶的记述值得在此一提,因为它证明了茶叶的饮用,自唐末以来,就在草原地区的所有游牧民和吐蕃的山民中蔚然成风。宋王朝为摆脱西夏人在西北的这种令人窘迫的存在而作出的努力均一无所获,它于1081年发动的反击,除了削弱王朝之外,再无其他作用。但西夏国于13世纪初叶,也开始遭到了蒙古人的最早入侵。它于1225年与蒙古人结盟,以反对金帝国,但这也未能使它避免最终于1227年被成吉思汗的军队所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