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难,有的不难。这要分情况讨论的。
像刘邦想废太子刘盈,改立少子如意,就在朝堂之上,受到周勃的公开反驳:“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而唐太宗废太子李承乾呢,几乎是朝臣一致赞同了,只有李世民自己犹豫不决。犹豫到最后,还是废了。
难易差距如此之大,为什么?
刘盈和刘如意,说是嫡长子与少子,其实一个是刘邦的二儿子,一个是三儿子,年纪也差不了太多。当时都很年轻,也看不出才华高低、品质优劣。嫡长子继承制更是废话,刘邦是开国皇帝,继承制度是他来开创,谁规定非得嫡长子继承?在他之前的秦朝就不是长子继承(秦始皇一生未立皇后,所以没有嫡子),谁能说什么了?
关键是刘盈与如意背后,站着吕后与戚姬两位母亲。
吕后是刘邦的原配,在刘邦还是亭长的时候就嫁给了他,替他进行“天子之气”的舆论宣传,在他打仗的时候稳定后方,还曾因刘邦而被项羽俘虏过。即使刘邦不念旧情,这些一点一点积累下的政治资本,也是不容忽视的。
所以在诱杀韩信的时候,萧何愿意与她合作。在保全刘盈的太子位的时候,张良愿意为她出主意。“商山四皓”只是个有趣的插曲,事实是朝中重臣,有许多与吕后有着“深厚的革命友谊”。废太子刘盈,就是断掉吕后的根本,同时扶一个以色事人的戚姬上位。这才是朝臣们集体反对的。
而李世民的嫡长子李承乾呢,在很小的时候就被立为太子,却不喜欢读书理政,而是追求行为艺术,动不动把自己打扮成少数民族,在宫里搞大型篝火晚会。同时承乾还是同性恋者,对女人兴趣不大,没有给大唐生育众多的接班人。
承乾的行为严重违背了当时的共识,引起了众多大臣的一致不满。李世民废掉他,大家是弹冠相庆的。
虽然是封建社会、君主集权,但公理、共识,还是存在的。如果你一味逆大众而行,那么你多半是撞得头破血流的那个人。
就是皇帝,也不能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