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古印助阵,历代名品与印谱汇集“中国印文化大展”

2020-12-20 05:38:54 作者: 西泠古印助阵

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地点的嘉定,与文人制印也有根由。据韩天衡考证,1633年,嘉定竹刻创始人朱鹤(松龄)的曾孙,拿了一本“松龄印谱”让旅居嘉定的明末画家、篆刻家李流芳题跋。“朱松龄的生卒年不清楚,只知道是弘治正德时人。但他的曾孙和李流芳是一辈,李流芳是1575年出世,那么朱松龄生年大约在1500年,并且会刻印。他大约七十岁左右逝世,那么他的印谱至少要比现在一般以为最早的文人印谱‘何雪渔印谱’早三十年。”韩天衡说。

展览中的各类印谱

在此次展览中以印为头绪,以韩天衡美术收藏品为根底,并向西泠印社、河南印社及海内外藏家广泛借展助力而成。其间来自西泠印社的古印章、古印谱多达50件(套)。这也是西泠印社的文物名品,初度大批量来到上海展出。

展览现场

印谱敞开文人之印

走入展览之中,一列印谱成为了探求前史的进口,展览由《顾氏集古印谱》开端,这是我国存世最早的一部古玺印汇录,明代上海顾从德于隆庆壬申(1572年)辑成。《顾氏集古印谱》原有六册,展览中展出的是西泠印社所藏的《顾氏集古印谱》,为张鲁庵旧藏,仅四册。

西泠印社藏《顾氏集古印谱》

此谱汇辑了顾氏家藏及友爱藏印共约1800方,之所以特别,是因为此前的成谱工艺或手摹笔钩,或枣梨翻刻,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不能真实地反映秦汉原印的面貌。此谱第一次运用古玺印什物,以上等朱砂印泥钤盖于纸上。无论是从版别学、史学仍是从篆刻学的视点讲,《顾氏集古印谱》都具有艺术和学术价值。

西泠印社藏《顾氏集古印谱》

展览中紧随其后的范汝桐辑《范氏集古印谱》、郭宗昌辑《松谈阁印史》,都是明代重要的集古印谱。

范汝桐辑《范氏集古印谱》

《范氏集古印谱》来自明代中后期重要的古玺印保藏家范大澈的保藏,其叔父为宁波天一阁主人范钦,大约从二十几岁入京时起,范大澈开端留神秦汉古印,游宦各地之余,苦心搜集,前后达36年,共得古印3600多枚,恐其散佚,令其子范汝桐集为《范氏集古印谱》。

范汝桐辑《范氏集古印谱》

《鲁盦所藏印谱简目》这样介绍《范氏集古印谱》:

“四明《范汝桐集》,明万历丁酉 (公历1897年)。高七寸九,阔五寸,黑线格,高六寸三,阔四寸。每面四行,上下两横格。前后边十六印,下注释文、钮式。卷一官印五百八十三,卷二至卷十私印三千五十九。”

范汝桐辑《范氏集古印谱》

展览还展出了印材,其间既有清代撒播的印石名品,也有近现代雕钮大师的著作。展厅之中,搭建了明代文人书房场景,让观众感触明清文人治印的气氛。一起还设置了互动体会区,观众能够在平板电脑上完好地了解并体会一方印章的诞生进程。

韩天衡等在开幕典礼上叙述印文明,并介绍要点展品

展览现场

这场560多件展品的“我国印文明大展”尽管展品颇多,其实也依然仅仅展出了印文明之一斑,展览将继续至3月30日,期间将替换部分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