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隆唐宋,探访紫金山明太祖孝陵

2020-12-20 19:23:12 作者: 治隆唐宋,探

明孝陵处于山明水秀的环境之中,周围山势跌宕崎岖,山环水绕,人文与天然景观浑然天成。墓区的修建大体分为两大部分:榜首组神道部分,从下马坊起,到孝陵正门;第二组是主体部分,从正门到宝城、明楼、崇丘停止。

方城是孝陵宝顶前面的一座巨大修建,外部均用巨型条石建成,东西长75.26米,南北宽30.94米、前高16.25米、后高8.13米,底部为须弥座。方城正中为一拱门,中通圆拱形地道。由54级台阶而上出地道,迎面就是宝顶南墙,用13层条石砌筑。沿方城左右两边步道即可登上明楼。

明楼在方城之上,为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东西长39.45米,南北宽18.47米,南面开3个拱门,其他三面各开1个拱门,每扇门上面的门钉为9行,每行9颗,以显现九五之尊。

方城明楼以北为直经400米左右的崇丘便是宝顶,也称宝城,为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寝宫所在地。

明孝陵神道的最大特色在于修建与地势地势的完美结合。其不同于历代帝陵神道成直线形,而是彻底依地势山势制作为弯曲弯曲的布局。并且在每一段落的节点处安放石像生来操控空间,构成一派庄严气氛。石像生下衬托有无缺的六朝砖,使其600年来没有下沉。

石人石兽的体型都很巨大,是明代石刻的艺术珍品。

神道由东向西北延伸,两旁顺次摆放着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6种石兽,每种2对,共12对24件,每种两跪两立,夹道迎侍。

明孝陵神道的6种石兽中,以象为最大,重达80吨,其时为了将这些石兽运抵明孝陵,冬天时,在路面上浇水结成冰,再用粗大的竹、木作滚轴,一路上用人力推滚的方法来完结运送使命。

大明朱元璋的明孝陵按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很多的修建物奇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动天然的产品,表现了传统的修建和装修思维,阐释了封建我国继续五百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其无缺的地上、地下修建系统,布局谨慎,规划庞大,修建华美,工艺精细,表现了我国封建社会最高的丧葬准则。代表了明初修建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果,直接影响明清两代五百余年20多座帝王陵园的形制,依前史进程散布于北京、湖北、辽宁、河北等地的明清皇家陵园,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形式营建,在我国帝陵开展史上有着特别的位置,不愧为“明清皇家榜首陵”的美誉。

下期更精彩。

宝顶近似圆形,是一个直径约400米的圆形大土丘,即朱元璋和马皇后合葬的地宫,周围砌有砖墙。宝城扎实巩固,依山势凹凸崎岖,下砌巨石,上用明砖垒筑,厚约1米;在南边石壁上于民国时期刻有「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