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于康熙帝晚年的九子夺嫡,乾隆帝晚年在继承人的挑选是很有限,由于他太能活了,大多数皇子都被他熬死了,十七个皇子终究只剩余四个,即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以及皇十七子永璘。
这四个皇子里,老八永璇腿有缺点,老十七永璘年纪太小,二人被直接pass掉了,成果就剩余永瑆和永琰两个竞争者了。
论才调,永瑆这个人书画双绝,与翁方纲、刘墉、铁保并称为乾隆朝四大书法家,是个当之无愧的大文人。
但文人真的适合做皇帝吗?往往不是。
文人从事文艺创作自然是一把能手,但性情过于乖僻,或脆弱怯弱,或多愁善感,或看破红尘,或乖戾易怒,或宁直不弯,很难做出镇定客观的考虑和决议计划。
总的说来,文人当皇帝,成功的很少,失利的却许多,如唐玄宗李隆基、南唐后主李煜、宋徽宗赵佶等等,都是前车之鉴。所以,乾隆帝弃永瑆而选永琰,的确是在以史为鉴。
当然,正由于永瑆是文人,所以他反常爱慕汉文化,汉化程度颇深,可以说是上不得马,拉不得弓,完全被同化成了一个只知袖手谈心性的文弱书生士大夫。
这调调刚好又不合乾隆帝的食欲。
别看乾隆帝没事就喜爱给传世名画盖个章,也喜爱写上几首打油诗,还命令编纂了《四库全书》,组织了六次大规模南巡,在江南地区游山玩水,好不乐哉,但这很大程度上是他拉拢汉族士大夫的政治手法。实际上,他自己对日益众多的汉化非常警觉,他惧怕满洲贵族被汉族士大夫的习尚所同化,逐步失掉其弓马骑射的本事和健旺尚武的性情,变得精神萎顿,忘却底子,以至于有朝一日会失掉对华夏汉地的控制。
所以,乾隆帝关于感染汉族士大夫习尚的满洲贵族非常厌烦,而永瑆正好在这一点上犯了乾隆帝的忌讳,乾隆帝当然不会挑选永瑆作为继承人。
除此之外,永瑆还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小气和尖刻,这一点使他看起来毫无人君之气宇。
作为皇子,永瑆的经济状况必定要比一般的大众和大臣要好得多,但他却体现得非常小气和尖刻,乃至是视财如命。
比方,他对自己的妻子富察氏就非常苛刻。富察氏是傅恒之女,是肯定的高门大户,但她一嫁进来,陪嫁品就被永瑆抢走,然后她就只能穿戴麻布衣服,吃着咸菜稀饭度日。
再比方,永瑆王府里死了一匹马,永瑆小气鬼缺点又犯了,他不忍丢掉死马,竟将马肉加以烹制,让王府上下食用,一匹马居然连着吃了三天。乾隆帝得知后,被气个半死,责备他丢尽了皇室的脸面,但永瑆仍旧不为所动,依然故我。乾隆帝以为这样的人尽管无罪,但毫无人君气宇,只好抛弃了立永瑆为储君的方法。
反观皇十五子永琰,无论是弓马骑射,仍是诗词歌赋,抑或是治国才能,他都没有什么杰出的当地,但他好就好在才能比较均匀,待人接物也老成持重,举手投足间尽显不偏不倚。
所以,乾隆帝思来想去,终究仍是经过隐秘立储,将永琰立为了储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