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文官用兵,往往都是坐镇指挥,或许坐而论道,但唐顺之是以身作则,战役在抗倭榜首线,冲锋陷阵,短兵相接,立下永存勋绩。唐顺之与胡宗宪协商平倭对策时,建议在海上截击倭寇的兵船,不让倭寇登陆,而要完成这一点,就必须频频出海巡视军情,其时大部分的将校兵卒都惧怕海战,所以唐顺之自动出海巡视军情、冲击倭寇,常常亲身披挂上阵,持刀直逼敌营,屡次大北倭寇。
在军事思维上,唐顺之的经略思维简直触及抗倭战役的一切方面。依据《筹海图编》记载,唐顺之在“定庙谟”、 “实军伍”、“精教练”、“慎募调”、“公赏罚”、“处首级”、“御海洋”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见地,为平定倭寇之乱起到重要作用。别的,唐顺之还收集古代战例材料,编写了兵书《武编》,内容包含战士练习,将领选拔,攻守战法,拳术器械,军规阵图。
可以说,唐顺之是将才与帅才结合体,既能上阵杀敌,又能拟定战略对策,古今稀有。
04
在抗倭过程中,唐顺之还收了两位学生,一是俞大猷,一是戚继光。
咱们都知道,俞大猷与戚继光被称为“俞龙戚虎”,是平定倭寇的关键人物,他们的军事思维十分挨近现代。特别是戚继光的戚家军,被誉为“16至17世纪东亚最强的戎行”,精巧的装备,苛刻的军纪,灵敏多变的战法,都是这支戎行坚持“常胜不败”的诀窍,所部每战往往“歼敌一千,自损几人”,战损率低的惊人,堪比方今高科技战役的战损率。
不为人知的是,俞大猷与戚继光的成功,却离不开唐顺之。兵书上,俞大猷是唐顺之的学生,当然俞大猷教师有很多,唐顺之仅仅其间之一;阵法上,戚继光的鸳鸯阵是在唐顺之阵法基础上改进而来;枪法上,年过五旬的唐顺之还能轻松舞出了“一尺枪花”,行将枪花圈到一尺之内,戚继光只要叹服。
接下来,要点聊一聊广为人知的鸳鸯阵前史。
05
其时,倭寇作战特点是突袭、夜袭、设伏、突击侧翼,持刀剑近身搏杀,而其时明军惧怕近身搏杀,加上江南水乡地势受限,无法打开大兵团作战,所以在散兵对战中常常被倭寇打败。针对这一状况,唐顺之编练成抵挡倭寇,抑制倭刀的“鸳鸯伍”,抛弃以二十五人为根本单位的队,把最小的编制改成只要五个人的伍,阵型就变得更为灵敏机动,更能敷衍突袭。
依照唐顺之的规划,“鸳鸯伍”中有三种兵器,伍长刀牌手在最前面,后边是一个狼筅兵和三个蛇矛兵,其间刀牌手与狼筅兵主防护,蛇矛兵主杀敌,蛇矛大约长为一丈八尺(5.76米)。所谓一寸长一寸强,再加上“鸳鸯伍”中其他队友,所以就构成了部分人数优势、兵器优势,盾牌与严密的阵型,也根本封死了倭寇弓箭与突袭阵中的路途。
但唐顺之的“鸳鸯伍”规划,有二个严重缺点:
1,作为杀敌主力的娴熟蛇矛兵很难找到。所谓“年刀、月棍、一辈子的枪”,蛇矛兵需求长期练习才干班师,特别这种5米左右的蛇矛,不是一般人能玩得转的。唐顺之是天才,短时间就能学枪有成,但普通人没有十余年功夫很难有所成果。
2,五个人的鸳鸯伍,人数仍是有些少,一旦敌人打破刀盾手与狼筅兵的防护,蛇矛兵因枪太长,就很难有用抵抗了。
惋惜,唐顺之还没来得及改进阵法,就在抗倭一线溘然仙逝,享年54岁。后来,戚继光将鸳鸯伍发扬光大,将原有只要五人的战役小队,扩编成12人组成的鸳鸯阵,并装备火药兵器,装备鸟铳2枝,构成一个严密的步卒班,分工清晰,互相配合。与此同时,这12人还可依据战场局势,演化为“两才阵”和“三才阵”,以更小的集体之力歼灭空有匹夫之勇的倭寇。终究,在唐顺之的基础上,戚继光的鸳鸯阵大发异彩,获得了古今稀有的战损率。
临死当天,唐顺之又做了一件传奇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