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1年,刘备于成都登基称帝,正式树立蜀汉。蜀汉树立后,刘备封爵诸葛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因而,诸葛亮天然是蜀汉第一任丞相。公元234年,丞相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在诸葛亮临终之际,后主刘禅曾派人问询诸葛亮的承继人选。对此,诸葛亮给出了蒋琬、费祎这两个人选。但是,自公元234年开端,不管是蒋琬,仍是费祎,实践上都没有担任丞相一职。在笔者看来,这意味着后主刘禅事实上废弃了丞相一职。
当然,这一行为天然能够了解,比方曹操、曹丕之后,曹魏实践上也没有人再担任丞相一职了。究竟丞相作为百官之首,权利真实太大,假如不加以限制的话,必然会和皇帝的权利相冲突。那么,问题来了,诸葛亮身后,刘禅废弃丞相一职,之后谁来帮刘禅处理朝政呢?
一
众所周知,丞相作为百官之首,担任协助皇帝处理朝廷业务。虽然在明朝初期,朱元璋挑选废弃了丞相一职,然后亲身来处理朝政。但是,明朝之后的皇帝,明显无法每一个都像朱元璋相同勤政,所以就有了内阁,乃至于内阁首辅来事实上承当丞相的作业。相同的道理,后主刘禅在诸葛亮身后废弃丞相一职,也需求有人来协助自己处理蜀汉的朝政。
在此基础上,在诸葛亮身后,担任这两个官职的大臣,事实上行使了丞相的职权。这两个官职分别为尚书令和录尚书事。一方面,就尚书令这一官职,始于秦朝,本来为少府的属官,担任办理少府文书和传达指令,位置低,权利小。但是,汉武帝刘彻这位皇帝在位时,为了削弱相权,逐步重用尚书令来处理朝政。到了东汉时期,尚书令位置越来越高,已经成为皇帝处理朝政的重要辅佐。
二
另一方面,就录尚书事来说,一开端设立时称“领尚书事”。汉昭帝初立,大将军霍光掌握朝政,领尚书事,是为此官之始。东汉永平十八年(75),汉章帝初即位,以太傅赵熹、太尉牟融并录尚书事,用“录”代“领”始此。汉末三国时期,常以三公、大将军、太傅录尚书事。也即朝廷大臣一旦“录尚书事”的话,就能够参加朝政的处理了。
比方在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临终之际,以司马懿和曹爽两人作为托孤大臣。关于司马懿、曹爽来说,都获得了“录尚书事”的官职。换而言之,魏明帝曹叡的组织,便是让司马懿、曹爽一起掌握朝政,以此辅佐皇帝曹芳的。对此,就蜀汉来说,在丞相诸葛亮病逝后,不少大臣就经过尚书令或许录尚书事这两个官职,以此协助刘禅处理朝政的。也即担任尚书令、录尚书事的大臣,也能够说是宰相了。
三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逝世后,蒋琬被后主刘禅拜为尚书令,又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再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关于蒋琬来说,尚书令、录尚书事的官职,促使其能够理直气壮的处理蜀汉朝政,成为事实上的丞相。至于大将军,则意味着蜀汉的戎马也在蒋琬的掌控之下。
诸葛亮身后,费祎初为后军师,再为尚书令。延熙六年(243年)十一月,费祎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因而,关于大将军,录尚书事的费祎,一开端能够了解为蒋琬的副手,比及蒋琬逝世后,费祎则全面掌握蜀汉的朝政。
延熙七年(公元244年),董允以侍中兼尚书令,担任大将军费祎的副手。延熙九年(公元246年),逝世。关于董允来说,仅仅担任尚书令一职,并没有到达录尚书事的层次。在汉末三国时期,大将军、三公一旦录尚书事的话,那么尚书令也要遭到他的限制,所以董允主要是作为费祎的副手。
四
最终,当然,由于对蜀汉多有奉献,董允得以和诸葛亮、蒋琬、费祎并称为蜀汉四相。在董允逝世后,吕乂、陈祗等人先后担任尚书令一职。其间,陈祗深受刘禅的宠信,又与宦官结交,在蜀国朝廷里的权利竟超过了大将军姜维。换而言之,姜维虽然是大将军,却由于没有掌握尚书令或许录尚书事,然后在权利和位置比不上之前的蒋琬、费祎,更无法和诸葛亮混为一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