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成化 斗彩鸡缸杯
斗彩创烧于明宣德年间,明成化时期的斗彩质量最高倍受推重,如大名鼎鼎的成化斗彩鸡缸杯。成化斗彩又能够分为点彩、覆彩、染彩、填彩等几种技法。成化斗彩除个别的大碗外,大都造型细巧特别,有盅式杯、鸡缸杯、高足杯、小把杯等。
明 成化 斗彩花鸟纹高足杯
到了清代,康、雍、乾官窑也有不少精品堪与成化斗彩比美,并且呈现了较大的器型。总的来看,清三代的斗彩瓷器大大都绘画精巧,图画性也更强,但一起也失去了成化斗彩娟秀潇洒的风格。
清 康熙 斗彩山水人物束腰笔筒
清 雍正 斗彩葡萄纹葫芦瓶
清 雍正 斗彩花卉纹大碗
乾隆粉彩有一个独有的特征,即器物口部及底部都施松石绿釉。松石绿釉浅淡光润,釉面犹如粥皮,因为是一种低温彩釉,釉面常常带有细微的纹片。这一特征乾隆时首要呈现后,一向延用到晚清。
浅绛彩,是晚清创烧的一种以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瓷胎上绘出斑纹,再染以淡赭和水绿、草绿、淡蓝及紫色等,经低温(650—700℃)烧成的一种特有的低温彩釉。
“浅绛”原是借用我国画的概念,指以水墨勾画概括并略加皴擦,以淡赭、花青为主烘托而成的山水画,起源于元代。其画家代表人物为黄公望。
盛行于清末的浅绛彩加入了文人画的风格,将我国书画艺术的“三绝”诗、书、画,在瓷器上体现,使瓷画与传统我国画相结合,创造出瓷画的全新面貌。
清 同治 浅绛彩人物花觚
清 光绪 浅绛彩山水纹盘
浅绛彩多借宋元以来的文人画稿,浅绛彩瓷还有一大打破是在瓷画上题写作者姓名,或题诗、署款兼备,这在我国陶瓷史上是一种壮举,使浅绛彩瓷器文明气味愈加浓郁。
民国 浅绛彩 诗文花鸟节盒
同治元年至光绪三十四年是浅绛彩的“黄金时期”,这时浅绛绘手名家辈出,蔚成风气,浅绛彩瓷器的书画水平空前开展。到了光绪末年,外国进口的洋彩因为颜色鲜艳,很快招引了景德镇的绘瓷演员,一起也给浅绛彩画上了句号。
民国 浅绛彩 山水人物瓷板
浅绛彩尽管文人画气味稠密,但运用在瓷器上,颜色略显浅淡单薄,彩也易脱落。全体上给人一种落寞之感,正如日薄西山的清王朝。
民国之后,许多陶瓷工厂、研究所和私家都致力于复烧各种彩釉。民国时期闻名的“珠山八友”许多人在早年都曾画过浅绛彩,但后期亦都转用新粉彩了。到了民国初年,浅绛彩瓷便已根本退出了历史舞台。
清 雍正 斗彩花卉纹天球瓶
清 雍正 斗彩 加粉彩 花卉纹 成化寄予款菊瓣瓶
清三代官窑都有一些仿成化斗彩产品,特别是雍正时期己能仿烧出足以乱真的成化斗彩,但这些仿品大都属本朝年款或不落款,只要少量寄予成化款。雍正时期还烧成了粉彩斗彩,使斗彩瓷器愈加华贵。乾隆今后,斗彩仍在出产,图画内容多为花草,连续了清朝盛世时期的风格,但绘工日趋粗糙、笔法日渐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