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图
逮至清代,王夫之对此再度进行了精彩评论,在《读通鉴论》中他写到:“郡县之制,垂两千年而不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认为秦朝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影响了两千年的中国历史,顺应了历史潮流,也因本身之存在了15年就灭亡,由此留给了后人无限的“亡秦之鉴”。此外,历代有一现象值得关注,虽然秦始皇被加以“暴君”形象被写进历史,但是凡在学术和才华均有重大突破的文人莫不对秦始皇表达钦佩之情,由此对于泱泱大秦的迅速灭亡无不表达了遗憾和惋惜,而秦始皇注定成为了千古莫能超越的一位伟大人物。#秦始皇#方士#六国收藏
书同文
在统一后的第二年,秦始皇开始修筑“驰道”,以供巡狩之用。为了“示疆威,服海内”,秦始皇先后五次巡视全国,足迹所至,北到今天的秦皇岛,南到江浙、湖北、湖南地区,东到山东沿海,并在邹峄山、泰山、芝罘山、琅邪、会稽、碣石等地留下刻石,以表彰自己的功德。此外又依古代帝王惯例,于泰山祭告天地,以表示受命于天,谓之“封禅”。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最后一次巡游,南下云梦(在今湖北),沿长江东至会稽,又沿海北上返山东莱州,在西返咸阳途中于沙丘病逝,可以说,秦始皇用他征服天下之外更多的时间用在巡视天下,以此实现意志力的影响和征服。这位不乏浪漫主义的雄才大略的帝国缔造者,想在其有限时间内开拓万古无限之大业与彰显其永不幻灭的精神意志力。
大秦兵马俑
尽管这位东方男子,最终中途病亡,未能对帝国进行更为有效的镇服,但是他的足迹和思想已经浸染了大秦帝国的每一处角落。他蔑视过往,“以古非今者族”,甚至不惜用暴力手段毁坏六国遗留的史书,下令“史官非《秦纪》皆烧之。”他的自信认为“三代之事,何足法也。”不难想象,秦始皇是一位从始至终都未尝感到虚弱和茫然的强大意志。一时之间,古老的东方帝国,在秦始皇的带领下显得大气磅礴,吞吐出浩大的泱泱气魄。
二、大海苍茫让他希翼长生不老仙药之外,更强烈表明他要“四海为一”大一统事业。
“有所思,乃在大海边”,秦始皇对远方有着无极的思索和追寻,他调动了帝国的一切力量,开启了“东抚东土”,“乃临于海”的实践与求索。正式这种对沧海的追寻,让后来的曹孟德壮怀不已。秦始皇实现的统一,不能简单以杜牧《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全部作为总结。大秦帝国版图的扩张,除“西北斥逐匈奴”外,还包括对岭南的征服。此外,秦始皇将他的目光投向辽阔的东面之海。他五次出巡,其中四次来到海滨,可见他固执地追寻长生之药外的独特政治巡视。
徐福东渡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最后一次出巡,曾经有“渡海渚",“望于南海”的经历,又“并海上,北至琅邪”。《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方士徐市等解释“入海求神药,数岁不得”的原因在于海上航行障碍很多:“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愿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驽射之。”随后又有秦始皇与“海神”以敌对方式直接接触的心理记录和行为记录:“始皇梦与海神战,如人状。问占梦,博士曰:‘水神不可见,以大鱼蛟龙为候。今上祷祠备谨,而有此恶神,当除去,而善神可致。’乃令入海者赍捕巨鱼具,而自以连弩候大鱼出射之。自琅邪北至荣成山,弗见。至之罘,见巨鱼,射杀一鱼。遂并海西。”亲自以“连弩”射海中“巨鱼",竟然“射杀一鱼”。对照历代帝王行迹,秦始皇的这一行为堪称空前绝后。而“自琅邪北至荣成山”,似可理解为当时的航海记录。
通过司马迁笔下的这一记载,我们看到秦始皇以生动的个人表演,体现了探索海洋的热忱和挑战海洋的意志。《论衡.纪妖》将“梦与海神战”事解释为秦始皇即将走到人生终点的凶兆:“始皇且死之妖也。”王充注意到秦始皇不久即病逝的事实:“始皇梦与海神战,恚怒入海,候神射大鱼。自琅邪至荣成山不见,至之罘山还见巨鱼,射杀一鱼。遂旁海西至平原津而病,到沙邱而崩。”王充的分析,或可以所谓秦始皇“天性刚戾自用”、“意得欲从”在晚年益得骄横偏执的心理作为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