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困于孤城的戏子们,就算是当时立于平坦郊外的人,依旧不见一丝对清廷的顾念。
清末山东日照,德国强占胶州湾。当时德方派出一百二十名士兵,乘小船向山东日照海岸进发。在他们靠近海岸的时候,发现一群中国人站在岸边,德士兵紧张得紧握枪杆。
传教士告诉那些中国人,如果他们愿意下水把德国人背到岸上,就能够获得金钱。随即就真的有人卷起裤管将人高马大的德国士兵背进中国的土地。当晚,德国军队就轻易地占领了日照。
这些在我们看来很荒唐,甚至算是叛国的行为在当时显得那么随意。也正是在那样的大环境下,百姓衣不蔽体,生活难以为继,才会在金钱的诱惑下去帮助洋人进入自己的领土。
他们没有选择大喊敌军来袭,也没有选择拒绝,是他们没有爱国之心吗?不过是清末政府疏于治理的结果。
国家政权的优劣通常直接体现于社会基层
生在和平年间,我们往往难以想象战争是什么样子的。"唱戏不言杀、当官似青蛙、敌人扛回家、皇宫穷如渣"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看来就像野史故事,但它却真真存在于百年前。
李商隐有首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描写了金陵歌女在亡国之际在对岸婉转吟唱。李商隐真的是在讽刺歌女吗,并非如此。
歌女不过是服务业的一员,她们是否歌唱取决于客人的意思,在当时李商隐的眼中,毫无爱国之情的是那些点曲的客人老板们。歌女们或许困于楼中难以知道外面的消息,但那些走南闯北的老板们真的不知道吗?
不过是不在意罢了。就像湖北沙市官员们不在意甲午战争,日照海岸的中国人们不在意德军前来的目的,他们不在意原本就不堪的国家会变得怎样。
清末政府的荒唐腐败是人人都知道的,百姓们苦难四起但没人在意,这也就怪不得他们没有回身呼喊的勇气,因为他们知道呼喊过来的不过是被哄的团团转的皇帝跟万事不知的太后。
帝师翁同龢不敢同皇帝说真话,就可见当时宦官对皇宫的把控。他们像一只无形的手,牵扯着皇帝、太后的一举一动,他们所听见的,都是宦官们愿意让他们听见的。以当时皇权的流失来说,政府上下乱成一团糟也就不稀奇了。
官员们以剥削民脂民膏为乐,每日数着账簿上的数字,国家打仗跟他们毫无关系。既然身为官员都没有为国抗争的自觉,又凭什么要求一个穷苦的老百姓有呢?
一个国家政府表现得好不好,是可以从社会基层反射出来的。百姓们安居乐业、夜不闭户,那自然是管理者的功劳;若大家纷纷自扫门前雪,毫无国家大义可言,那么这样的政权想必也是气数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