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古人宫怨诗往往隐藏着这种含义

2020-12-05 10:29:15 作者: 承恩不在貌,

秋天来了,扇子就失去了作用。因此秋天的扇子,或者团扇,都有这种特殊的含义。

张九龄做宰相时,受到李林甫排挤,而皇帝唐玄宗也渐渐对张九龄有了不满。有一年秋天,唐玄宗派人送给张九龄一把白羽扇。吓得张九龄赶紧做了一篇《白羽扇赋》献给李隆基表明心迹。

张九龄不是表达自己的冤屈,而是说自己虽然令皇帝不满,但是我依然忠心于您,绝对不会有什么怨言:

因帝赐白羽扇,乃献赋自况,其末曰:"苟效用之得所,虽杀身而何忌?"又曰:"纵秋气之移夺,终感恩于箧中。" 《新唐书·张九龄传》

话说回来,作为诗人,写这种“挫辱被弃”的宫怨诗,一般是为了表达什么呢?

晚唐时,诗人杜荀鹤写过一首《春宫怨》: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其实大多数宫怨诗都表达了一个意思,就是杜荀鹤的“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这是讽刺朝廷选录人才标准,不在于是否真正有才能,那么在于什么呢?

承恩不在貌,美人是否得宠不在于容貌,例如王昭君因为得罪画师毛延寿,结果看画像选人汉元帝没有注意王昭君。等到王昭君被选出和和亲的时候,汉元帝才发现失去了一个绝色美人,因此大怒杀了毛延寿。

王安石《明妃曲》中曾经写道: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这件事情怪毛延寿吗?当然怪,但是也怪皇帝自己,作为一个ceo,企业流失人才,自己就没有责任吗?

结束语

宫怨诗,有人写真实的自己身世,也有其他诗人代人作诗,写别人的生活。更多的人是借题发挥。

作为王昭君、作为屈原,空有美貌和才能,却得不到重视,又能有什么办法呢。屈原的离骚虽然不是宫怨诗,但是与宫怨诗一样,也表达了怀才不遇的痛苦。

@老街味道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词被人笑话为艄公上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