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纶探知打落自己乌纱帽的人是何智通后,恨得咬牙切齿,差遣亲信戴子高档四人“于路寻目智通,于白马巷逢之,以槊刺之,刃出于背。”
何智通临死前,拼尽全力,用鲜血在墙壁上写下“邵陵(即邵陵郡王萧纶)”二字才含恨离世。何智通之子何敞之据此进京“诉于阙下。”梁武帝怒发冲冠,赏格百万缉拿刺客,一起派“五百人围纶第。”何敞之率人跟从戎行进入萧纶府第缉捕刺客,捕获戴子高之外的别的三名刺客。何敞之因不能把萧纶怎么样,只得将满腔怒火倾泻到刺客们身上,把他们用“四面火炙之焦熟”,当烧烤让大众分食。
梁武帝为停息民愤,宣告将萧纶“免为庶人”,将其幽禁三十天后,才让其康复自在,“顷之复封爵。”
梁武帝被称为菩萨皇帝,笃信释教,慈悲为怀。他对萧纶的五花八门的荒诞行径尽管严加呵斥,但处分手法仅是重复演出将其“免爵复爵”的花招,致使萧纶丝毫不吸取教训,反而肆无忌惮觊觎太子之位。
昭明太子病逝后,梁武帝立第三子萧纲为皇太子。萧纶心怀不满,为其五哥庐陵王萧续鸣冤叫屈。萧续病逝后,萧纶马上“老鼠别手枪----起了打猫的心思”,“所以伏兵于莽,用伺车驾”,计划直接干掉梁武帝。梁武帝接到密报后,改道而行。萧纶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献给父皇“曲阿酒百器”,妄图毒死梁武帝。不料,一心向佛的梁武帝收到儿子的贡献后,舍不得自己品味,悉数“以赐寺人”,和尚“饮之而毙。”
父子敌对现已闹到有你没我的境地,菩萨皇帝仍然未对萧纶采用任何办法,仅是“乃不自安,颇加卫兵,以警宫内……而纶亦不惧。”梁武帝对萧纶毫无极限的宽容放纵,“竟不能有所废黜”,终究导致“宗室争竞,为全国笑。”而吊诡的是,他这无原则的宽恕,终究得到一个幡然悔悟、保家卫国的英豪儿子。
更为吊诡的是,菩萨皇帝的菩萨心肠,使梁武帝接收了侯景这条被冻僵的毒蛇。东魏叛将侯景穷途末路时,向南梁摇尾乞怜。梁武帝出于各种考虑,不管群臣对立,将侯景归入帐下并委以重任,“下诏封景河南王、大将军、使持节、董督河南南北诸军事、大行台,如邓禹故事。”公然,冬去春来,蛰伏良久的侯景发起“侯景之变”,率叛军攻破京城,将用胸口热气呵护他度过严冬的梁武帝活活饿死,演出了东方版的“农民和蛇”的故事。
(三)兵败牺牲
公元548年8月,侯景率八千叛军发起装备暴乱。萧纶临危受命,被“加征讨大都督,率众讨景”,率三万大军南下与侯景作战。两边开端作战后,互有胜负。这以后,萧纶因战术不妥,百战百胜,“乃奔还京口”,辗转至郢州。郢州刺史推让萧纶,“纶不受。”
南梁诸王在叛军攻陷建康、侯景饿死梁武帝后,非但不勠力同心收复建康灭侯景,反而趁机为扩大实力而同室操戈。河东王萧誉被湘东王萧绎包围在长沙,急迫向萧纶求救。萧纶含泪给萧绎去信,提示他切勿做亲痛仇快的同室操戈之事:“道之斯美,以和为贵,况天时地利不及人和。岂可手足肱支(兄弟),自相屠害?本日大敌犹强,天雠未雪。余尔昆弟,在外三人,如不匡救,安用臣子……夫征战之理,义在克胜。至于骨血之战,愈胜愈酷,捷则非功,败则有丧,劳兵损义,亏失多矣……若自相鱼肉,是谓代(侯)景行师。景便不劳军力,坐致成效!”萧绎不为所动,“复书,陈河东(王)有罪,不行突围之状。”萧纶看到复信,泪如泉涌感叹:“全国之事,一至于斯!”
萧纶不能阻挠骨血相残,“所以大修器甲,将讨侯景。”萧绎“闻其强盛”,生怕萧纶要挟到自己,居然“遣王僧辩帅舟师一万以逼纶。”关键时刻,萧纶的部将“刘龙武等降僧辩,纶军溃。”萧纶只得与儿子等“十余人轻舟走武昌。”
萧纶“复收散卒,屯于齐昌郡。”为报国仇家恨,萧纶预备与西魏军协作,“共攻南阳。”戎马没有聚齐,“侯景将任约闻之,使铁骑二百袭纶,纶无备,又败走定州”,他“收兵至(西魏)汝南。”汝南城主李素孝正好是萧纶的老部下,见老上司如此难堪,“开城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