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在宋元两朝,我国海运达到了顶峰状况,特别元代的海运经济,是中国古代漕运史上的一大特征。至元晚期,海上漕运成为关乎元大都存亡的经济命脉。温州、台州担任招募船舶,递年承运官粮,从江浙运往大都。跟着海洋交通和商业交易的开展,温州、台州成为了中国古代海上丝路的重要节点。
乐清湾,古称白沙海,作为温州、台州交接点的一个天然良湾,坐落瓯江入海口北侧,原为潮流通道形港湾。东侧是玉环市,西岸是乐清市,温岭市在其湾顶,湾口是洞头区各岛屿。坐落玉环市的大麦屿港是浙南最首要的深水港资源散布区。
玉环在明清二朝产生两次全岛迁徙,导致清雍正复展前的前史“无籍可凭,前贤鸿文,撒播绝少,求之古传,仅有一二章句”。研讨探究玉环元代海运业开展史,是其时打造绿岛蓝湾的一次文明的溯源。
元代玉环的基本状况
清雍正六年复展前,玉环一向以乡建制,在明成化十二年(1476)至清雍正六年(1728)的252年间,归台州府和平县统辖,其它时刻均从属温州府。自北宋和平兴国三年(978年),宋廷在玉环岛置密鹦盐场,后改升为天富北监盐场,至元代,治承不改。北监为漩港南地的台甫,驻有巡检司、盐课司。阐明元代玉环本岛是专业的盐场。
“玉环山山北有峡如门,名楚门。”“楚门海,又叫楚门港,在楚门郊外,通山门港,此外海洋无边,海舰由此收支,故曰门。”(《永乐乐清县志》)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廷在楚门横山,置御倭水军千户所,玉环本岛屿居民徙于所内,约午前迁者为民,午后迁者为军。致使闽广温台遍地的匪类在玉环岛上或私搭棚厂聚居各嶴,或滨海刮土公开贩私盐,或聚群垦种坐收无税之产。以此为证,洪武二十年始,玉环本岛处于政府失控状况。
元代乐清县有人口20890户。明洪武二十四年,共有35131户,132468人。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诏全国编赋役黄册,以11户为一甲,110户为一里,并立都图,玉环乡有5都,其间北社有3个都33个图,每图110户,计有3630户,约16500人。《永乐乐清县志》记载的仅是元明间乐清及玉环乡的人口数据,咱们从《重建灵山寿圣寺记》中则可见形象的人迹散布,“温之东南的巨海,有山曰玉环。在巨海中,岛屿萦纡,袤亘八九十里。山隈多平地,居其隈者数千家,有梵宇宫八所,而灵山寿圣寺为之冠。”
元代的温州船运业
北宋前期,温州设有官营造船场供漕运和海外来往,据载年产量达600艘,居全国之首。南宋绍兴初至宁宗庆元元年(1195),温州设市舶务,掌管查看进出船舶、蕃货、征榷、抽解、交易诸事。南宋间,明州(现宁波)与温州造船使命一向居全国的一二,或以船场或以木场存在。南宋末年特定的“义船法”,专门规则明、温、台三州所征民船数。其时温州所属四县共管民船5083艘,其间面阔一丈以上共1099艘。由于瓯江上游的深山密林盛产木材,为造船业供给了有利条件。元朝,温州被称曾“蕃人荟萃”的通商口岸。至元十四年(1277),温州成为全国七大舶司之一。跟着官营造船场的设置,海上漕运的昌盛,温州一带再次成为海运重镇。《大元海运记》记载至顺元年(1330年)全国用船状况:“今已至顺元年为率,用船总计一千八百只:……平阳瑞安州飞云渡等港,七十四只;永嘉县外沙港,一十四只;乐洁白溪沙屿等处,二百四十二只;黄岩州石塘处,一十一只;临海宁海严屿铁场等港二十三只……”
据此可见,温州漕船数量曾抵达全国年度用船总量1/6的规划,温台区域以乐清湾为最。
楚门港是天然的避风良港
温州周围海域,古称岐海。《山海经·国内南经》“瓯居海中”云:“今临海永宁县即东瓯,在岐海中。”《历代滨海舆地考》记载:“《志》云:‘县境之海横亘几三百里,东起玉环山,西至象浦,皆以海为险,亦曰白沙海,以白沙岭名也。县东南七十里又有柽江,东北诸山溪流南汇于此,亦曰清江港。又北港在县东北三十里雁荡山顶,折诸溪之水流合诸山溪,东出数十里亦曰北港川皆入于海。’”《永乐乐清县志》:“白沙海,去县东南,横亘三百余里。居县之东,为白沙、赤水、莆岐、铧锹、清江、白溪、北港、温岭,转至玉环而止;居县之西,为石马、章奥、三屿塔头、岐头、黄花、曹田、池奥、洋田、磐石、馆头,至象浦而止;南望海之外则有青屿、倪奥、灵昆;东望海之外,则有玉环鸡笼、洋青、鹿西,横列海旁,历历可数。海居县东至岐头折而南,波澜崩激汹涌,凡海舰西入郡城,至此必舣舟,谓之‘转岐’云。自折叠奥,次黄门,次钱坎,次小鹿,次茅岘,次台州驴洋,至台州松门寨。”《嘉庆和平县志》记载:“台州海道与温宁接壤。舟行自福建福宁历温州蒲门,及金乡、盘石等卫,于中界山正北岛泊,待南风至收楚门千户所,得正南风北行,过闾洋,鸡笼山……到石浦东关,自是入宁波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