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早期,中国面临一次亡族危机,幸有三位英雄挺身而出

2020-12-13 08:53:29 作者: 春秋早期,中

晋献公之后,在冲击戎人、以及戎人不构成要挟之余,晋国也逐步接收戎人,最典型的是陆浑戎。《左传·襄公十四年》中记载着陆浑戎领袖的血泪控诉:“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晋惠公(晋文公之弟)不只接收了陆浑戎,还将他们安顿在了伊川。陆浑戎归晋后,成为晋国有利的同盟同伴,为晋文公称雄供给了很大协助。

与此同时,陆浑戎的血泪控诉,反映的是秦国对戎人的冲击。周孝王时,将商朝名将恶来后人非子封在秦地,不过仅仅方圆五十里,而至秦穆公时能参加诸侯争霸,是秦国历代国君一代代从西戎等手下夺下的地盘,先后消除了社戎,打败邽、冀两戎部等等,然后有了争霸根底。

至秦穆公时,在崤之战后,秦国东进方案遭到惨败,秦穆公专注运营西部,所以获得了灭戎战役的决定性成功。依据《左传》记载,秦穆公消灭了12个强壮的戎狄国家,拓荒疆土千余里,克复了西周故乡,遂“称雄于西戎”。

04

通过齐桓公、晋献公、秦穆公的冲击,戎人对华夏现已不再构成要挟。尔后春秋时代,因为“尊王攘夷”的大旗存在,春秋列强在对待戎人或其他异族问题上,更和谐达到一致意见。春秋小国不敢和谐接收或结盟于戎人,大国很和谐以“攘夷”托言征讨;春秋大国勇于接收戎人,而大国实力强壮,戎人很难对其构成要挟。因而之后的史书上,鲜有戎人暴虐华夏的记载,不是戎人转性了,而是被打服了。

到了战国时代,伴跟着列国吞并战役,夹在诸侯国之间的戎族,或是消亡于烽烟狼烟下,或是融于华夏族群之中。《后汉书》中清楚记录着戎族的湮灭:“赵亦灭代戎,即北戎也。韩、魏复共稍并伊、洛、阴戎,灭之。”

尔后,“我国无戎寇,唯余义渠种焉”。

所谓“义渠戎”,甘肃庆阳西南的宁县,为古西戎之国,商朝时期就现已存在。春秋战国时期,义渠戎建立了强壮的郡国,与秦国、魏国抗衡,还曾参加华夏纵横抢夺之战,成为其时雄据一方的同源异族强国。公元前272年,义渠戎被秦国完全灭掉,后融入华夏华夏族。

跟着义渠戎被灭,具有部落政权形状的戎族现已不再存在,而作为个别或小部落融入了华夏。汉代之后,史书中很难再找到各个戎族的记载。

通过千余年的艰苦战役,华夏族终究打败了戎族,但跟着戎族的消失,又一个强壮的敌人在北方兴起,与戎人不同的是,这个敌人具有一致的安排和强壮的武器。一场存亡的比赛,又一次展开了。

参考资料:《左传》、《春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