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有功,既救过刘备的夫人孩子,也时间护卫在刘备身边,勤勤恳恳,没有祝贺也有苦劳,那为何刘备活着的时分没给他封侯呢?原因有两个:
1、刘备在世,蜀汉能封侯的不是建功甚大的,便是一国脊柱的大才,在这些人中,当然不包含赵云。
2、职责所在,限制了赵云发挥的机遇,作为武将没祝贺,也就无法封侯了。
有人说,赵云是三国中最完美的武将。但是,他的主公刘备却不这么看,尴尬收为亲信,但一向没把他当作大将之才来用。
已然不必,也就没有什么机遇体现,天然也无大的祝贺,想封侯就只能等候后主刘禅登基了。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改元建兴。
就在这一年,刘禅开端大举封赏群臣,赵云由中护军、征南将军,升官为镇东将军,并封为永昌亭侯。
归刘后的祝贺
汉末皇室陵夷、诸侯争霸,赵云年青热血带领本郡义从加入了公孙瓒的麾下。在此期间,结识了相同投靠公孙瓒的同学皇叔刘备,相见恨晚。
不久之后,赵云兄长逝世,不得以回家守孝。七年后,赵云在邺城与刘备重逢,从此一起刘备终身。
1、博望坡之战,生擒了敌将夏侯兰。
2、长坂坡之战,护佑甘夫人和刘禅安全。
3、入蜀作战,独自领军平定江阳、犍为两郡。
4、汉中之战,于北山击退曹军,改变战局。
5、箕谷之战,亲身断后,有惊无险撤离。
以上是赵云终身中比较出彩的几回战役阅历,他不像关羽能独领荆州一军做统帅,也没有黄忠阵前斩杀夏侯渊的祝贺,在刘备和诸葛亮眼中,赵云中规中矩、厚重忠实,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侍卫统领(中护军)。
可能是在这个职位上没有人比赵云做得更好吧,也可能是刘备、诸葛亮舍不得放赵云出去。总归,赵云建功的机遇并不多,想封侯就更难了。
忠言也有逆耳时
赵云性情忠厚,面临祝贺不争不抢,但做起事来很有准则。有些时分,也勇于犯颜直谏。曾经有屡次,直接顶嘴刘备的记载,很让刘备尴尬:
1、攻下成都后,刘备计划遵从主张,将城内的房产、田产赏赐给诸将,赵云却竭力阻挠。
赵云很有大局观,他以为应该把这些归还给城中的大众,用来安靖民意,这样不光严苛让大众安心种田,并且严苛得到民意,以便于日后顺畅征兵。刘备采用他的主张后,结局公然如赵云所意料的那般。
2、关羽被东吴所杀后,刘备预备尽起大军复仇。蜀国朝堂,只要诸葛亮和赵云坚决对立,因而,二人都被刘备留在后方守家。
直到夷陵惨败,才知诸葛亮和赵云的眼光久远,但是,为时已晚。蜀国连续惨败,现已失去了闻名全国最好的机遇,只能偏安蜀地苟延残喘。
刘备在世时封侯者,包含:关羽汉寿亭后(曹操请封的);张飞因据水断桥之功,封新亭侯,后进封为西乡侯;黄忠因定军山一役,斩夏侯渊,封关内侯;马超原封都亭侯,后进封为斄乡侯;庞统身后,追封为关内侯;法正死侯,封其子法邈为关内侯。
可见,刘备生前封侯仍是很慎重的,连诸葛亮都没捞着个最低等级的亭侯,就更不必说赵云了。
到了建兴元年,刘禅登基才给一批老臣雨露均沾,拜诸葛亮为丞相,封武乡侯;封赵云永昌亭侯;魏延都亭侯等。
公元261年,直到赵云病逝三十多年后,追溢为“顺平侯”,这才是赵云的最高也是终究荣誉。
“顺平”二字是褒义的,但用在一个武将身上,就显得平凡了。为何这样说?看字面谥法意思,柔贤慈惠为“顺”;执事有班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