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的剖析非常透彻,可唐太宗其时现已飘飘然了,魏征的话李世民是一点也没有听进去。这一段对话《唐史·胡夷传》中有记载:
魏谏之:勿纳。上不悦。 魏又谏:胡多而杂,难训服。上微怒:朕乃天可汗。 魏再谏:百年危矣!上怒:尔咒本朝,当何罪? 魏退,上下旨曰:朕一统万方,全国屈服!
李世民即位之初,颉利可汗曾派兵攻打过长安,因为大唐的戎行没有安置到位,颉利可汗带领的突厥军很快就进逼到了距长安仅四十里的当地,眼看社稷将面对累卵之危,李世民亲率大军隔着渭水与颉利可汗对话,颉利见唐军排布整齐有序,误以为李世民早已做好了预备,本着“好汉不吃眼前亏”的处事准则,颉利可汗很快便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弯,他马上向李世民叩头称臣,并且“献马三千匹,羊万口”,李世民欣然接受,两国之间的关系由军事敌对变为了友好相处,史学界称之为“渭水之盟”。
几年后,当李世民撕破脸皮自动派兵攻击突厥时,颉利可汗直接被俘,这使得周边其他实力也跟着受到了不小的轰动,很快便呈现了“四夷君长诣阙请上为天可汗”的局势,李世民不只成为了华夏王朝的皇帝,并且还成为了唐周边其他实力公认的可汗,这是多么的荣耀!
当一个人的位置被世人捧到巅峰状态时,就难免会有点忘乎所以,已然他们现已诚意归顺,大唐又岂能将他们拒之门外呢?所以魏征等人的主张便被置之脑后,十万多胡人被纳入了大唐的边境。
没过多久,这枚“定时炸弹”便显现出了它的威力。
看着吉祥安靖的四海,李世民深感自己的江山早已是一派盛世,关于这些胡人的办理也懈怠了起来。
之后,李世民出征高句丽,而跟着出征的戎行中,亦有许多之前归降的胡人,以结社率可汗为首的一帮极点份子则秘密组织了一场有方案叛变行为。
刺杀李世民、并使用唐朝内部空无的时机进行叛变,妄图复兴突厥!
幸亏命运是站在李世民这一边的,直珠可汗与结社率可汗有怨,将叛变的音讯禀报给李世民:
“突厥翻覆难期,其恩德至矣,而结社率竟反。此属兽心,安能够人理待也!臣荷恩深沉,请为至尊诛之。”
终究这场叛变被摧残在摇篮中。阅历此番曲折后,李世民从本来的荣耀中清醒过来了,他这时才感觉到自己最初应该相信魏征之言。
为了弥补从前的过错,李世民命令归顺的那些突厥人迁往漠北,考虑到这些不安靖分子还需要一个相对牢靠的人进行监督,李世民还做了件重要的工作:差遣李思摩担任突厥人的可汗。李思摩是颉利可汗的族员,在突厥的首要领袖中,他算是比较接近唐朝的一位,所以唐太宗赐他李姓并擢升他为可汗,李思摩对此知恩图报,他专心依照李世民的想象办理突厥。
但回来漠北的突厥人并没有认同李世民封爵的这位李思摩可汗,他们很快便开端了复国的行为并与大唐敌对,安史之乱产生时,便是这批突厥人的子孙充当了叛军的前锋,大唐的土地遭受了一场凄风苦雨,这也成为了该朝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不得不说,唐太宗最初没听魏征的谏言,终究造成了两次亡国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