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疯子”来武汉,想拆掉动物园围栏

2020-09-23 19:21:13 作者: 一个“疯子”

杨毅带领小学员亲近自然。记者刘斌 摄

“现在我们看到的动物园,是以动物的食性来划分区域:食草动物区、食肉动物区、鸟区、灵长类动物区。”可这并不是动物在大自然里的分布方式,杨毅以袋鼠、鸸鹋举例,“它们都生活在澳洲,可是袋鼠吃草,鸸鹋是鸟,在动物园里就被放在了不同板块。”改造后,武汉动物园将按地理区域来划分空间。“从全世界动物园的发展来看,这种展示方法和理念是趋势。”在将来的澳洲展区,袋鼠、鸸鹋会在一起。猎豹、狮子、长颈鹿、斑马、犀牛、大象等会在动物园里还原一个马赛马拉大草原。未来的马达加斯加区域,狐猴不再关在笼子里,而是住在岛上,游客上岛游览。

动物居住的环境也会发生变化。目前国内大部分动物园,仍然沿用着19世纪欧洲传统动物园的模式,把猴子关在笼子里,熊放在熊坑里,人们看不到动物身上的尊严以及大自然赋予它们的智慧。而在更先进的动物园里,则采用了“哈根贝克模式”,不使用围栏来隔离动物,而是用水域、壕沟进行自然区隔,动物的生活区域高低错落。从游客的视野来看,没有围墙的阻隔,狮子、斑马、长颈鹿会在同一个画面中出现,但它们其实谁也碰不到谁。

武汉动物园改造的方向之一,就是尽可能多地拆掉围栏,让动物有更大的活动空间,以更符合自然规律的方式来生存。

很多人们想不到的动物,也将出现在动物园里。“将来的亚洲区,会包括卧龙竹海、长江流域、东南亚丛林。湖北本土的金丝猴、麋鹿、豪猪都会在里面展出;还可以做一排鱼缸,展示本土的鱼类。”杨毅兴奋地说道,“武汉人爱吃武昌鱼、刁子鱼,它们的小鱼苗是什么样的你见过吗?咱们墨水湖里有什么鱼,大家知道吗?马口鱼、宽鳍鱲、鳑鲏,这些本土鱼,可能听都没听说过,到时候都可以在动物园里看到。”在杨毅看来,动物园选择动物,不应该以身价高低、长相美丑、能否卖萌为标准,更重要的是它们所能呈现的自然价值。

“不谦虚地说,改造后的武汉动物园,会是全国一流的。”

一流的动物园,需要懂得逛动物园的游客

“胡萝卜别喂了。”周末的动物园人流如织,刚走到斑马区,杨毅发现了一位女游客手中的胡萝卜,已经切成了细条,方便投喂。尽管他穿着动物园工作服,言辞严肃,游客却并未理会。

“‘投喂’绝对是国内所有动物园的一大顽疾。”除了最方便的胡萝卜、白菜、苹果,一些游客会投喂面包、馒头、饼干、鸡蛋灌饼,甚至没拆塑料包装的零食。几年前,各地动物园里还兴起一股“风潮”,在使用玻璃幕墙的新展区里,游客没法“投喂”蔬菜水果,竟然把干挂面塞进通风孔里。

在杨毅的微博里,置顶文章《为什么在动物园不能随便投喂动物》写于2017年2月,文内详尽地解释:胡萝卜、白菜水分含量高,动物吃过量会造成软便;干挂面碳水化合物极多,会影响食草类动物的消化系统,导致腹胀、腹泻甚至死亡;一些游客把自己吃过的食物“投喂”给动物,甚至有可能让动物染上肝炎、结核、流感等人畜共患病。国内一家动物园的红毛猩猩,就曾患上肺结核这种无妄之灾。

今年4月23日,武汉动物园恢复开放第二天,一条《专业团队告诉你,逛动物园不能做什么》的视频在微博上火了。刚刚走马上任的“网民园长”花落成蚀出镜,用幽默的方式提醒游客:请戴口罩、请勿攀爬栏杆、请勿惊吓动物、请勿拍打玻璃、请勿投喂。视频播放量达到584万次,4800多条评论里,最热门的一条写着:“对不起,其实我也在武汉动物园投食过。”有些网友不甘心:“不能自己带东西喂动物,那动物园有没有卖食物喂动物的项目啊?”

“很多时候,玻璃墙挡的不是动物,而是人。”杨毅很担心,“我们可以花3年把硬件改造成一流的,但如果大家的素质不提高,动物园还是好不起来。”

近几个月,杨毅在武汉动物园上了十几节自然导师课,父母和孩子一起来上课,学习动物的有趣知识,动手给动物做丰容物品,也讲解文明游园的要点。“有的孩子上完课以后,看到有人投喂就会过去劝阻。他会说‘不能喂动物’,而不是说‘老师说了,不能喂’。这样的意识已经被孩子认可,成为他们自己的素养。”只是,通过微博24万粉丝,通过APP开讲,通过动物园里的导师课,杨毅觉得,已影响到的人仍然有限,一切还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