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孝顺的孩子,我们决不放弃

2020-09-25 10:01:45 作者: 这样孝顺的孩

新学期,家住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的大三学生李旭然安顿好母亲,返回了内蒙古工业大学。而一年前的这个时候,她差点因为家庭变故放弃了学业。

让这件事情迎来转机的,正是北京挂职干部,巴林左旗旗委常委、副旗长张家丰。

李旭然的家庭此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父母年事已高,母亲又常年卧病,父亲是家中唯一的经济支柱。一家用一年的收入供李旭然上学,虽然困难,但日子勉强过得去。

变故发生在去年9月20日,李旭然父亲不幸遭遇车祸,不治身亡。处理完父亲的后事,李旭然把家中能卖的家当都换成了钱,将母亲送到当地一家社会养老机构,返回了学校。

但她心里很清楚,自己可能撑不到下个学年了,因为家中已经没有存款和收入来源。

“父亲去世之后,我们家真的是特别难,一想到我无法照顾好母亲,我就很愧疚……”回忆起那段往事,李旭然几度哽咽。

今年4月30日,张家丰在入户调研中了解到李旭然的情况。他随即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动朋友帮助,筹集了一部分资金。又联系当地镇政府出面协商,让养老机构优惠了一些费用,如此一来,李旭然的学业开支和照顾母亲的费用都有了着落。

“她的孝顺,以及对学业孜孜不倦的追求,让我和挂职团队觉得,我们应该毫无保留地帮扶她。”张家丰动情地说。

贫困家庭出身的孩子,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仍未失去奋斗的力量,这也激发起张家丰和挂职团队在工作中尽职尽责的动力。事实上,不光是李旭然一家,北京挂职团队正在帮扶巴林左旗更多贫困户摆脱困境。

2011年,巴林左旗被认定为国家级贫困县,与北京顺义区结成帮扶关系。巴林左旗素有“中国笤帚苗之乡”美誉,但此前当地的笤帚生产,走的却是较为低端的路线。

为解决当地贫困户增收的问题,北京挂职团队决定帮助当地将笤帚产业转型升级。在北京帮扶资金及当地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村民们得到了精品笤帚加工和笤帚工艺品制作的培训。

如今,巴林左旗的笤帚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从生产床扫、地扫,到厨房、餐饮用具,再到旅游纪念品的多元化主导产业。

“笤帚产业就业形式灵活,不耽误农忙,带贫作用也非常好,平均每户年均增收4800元。”张家丰介绍,今年3月,巴林左旗脱贫“摘帽”,一棵小小的笤帚苗,已变成当地脱贫致富的“金招牌”。

来源:长安街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