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1千枚银针,一年1万余人次门诊!这位象山医生你一定知道

2020-10-15 15:58:36 作者: 一天1千枚银

尽管每天70多人次的门诊量二十多年来完全是熟能生巧了,但黄颂敏从来不会掉以轻心,他认真对待每一个患者,一直保持着对重症及疑难患者回访的习惯。对一些年纪大、行动不方便的患者还会上门回诊。“看到黄医生眼睛亮一节。”不管多么累,听到患者这句话,黄颂敏便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二十多年的从医生涯也让黄颂敏深切体会到,要做好一名医生,就必须要把病人真真切切地放在心上,病人之事无小事,要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

医德同行,医路同行。

2017年春节大年初一的晚上,黄颂敏正在老家马岙和亲戚们一道吃晚饭,刚吃了一半就接到了一个病人的电话,说他脖子疼得厉害,整个脖子和两只手都动弹不了了,前一天大年三十都疼了整整一个晚上了,连咽口水都困难得不得了,而今天更是连口饭都吃不下去了。黄颂敏当时一听这病情描述,就知道这病人一定是颈椎小关节紊乱综合症急性发作了,这病发作起来是疼痛异常,隔着电话都能想象得出这病人满脸痛苦的样子。

象山人的风俗,大年初一除了走亲戚外是不出门的,尤其是这大年初一的晚上,而且又是吃饭的时候,这病人如果不是实在疼得受不了,也不会打这个电话求救的。所以他当即就跟打电话的家属说,马上送到中医院去,他自己也放下饭碗,马上开车从马岙老家赶往医院。

窗外鞭炮声声,走廊里响起急促的脚步声,病人被众亲戚抬着到了。病情果然和他预想的一样,黄颂敏赶紧为他施针诊治,几针过后,病人的症状改善了许多,施针结束后,他已经可以站起来走几步了!

对一个医生来说,还有什么比改善病人症状更有成就感的事呢?

对一个医生来说,仅有医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医者仁术,一位优秀的医者必定是位仁者。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话对医生来说感触尤其深刻。他嘱咐团队里的医生们,不论患者什么态度,一定要保持温度和风度,哪怕受了委屈也要以德报怨。为病人解决痛苦是医生的职责,更是医生发自内心的希望,他相信真诚以待总会获得理解和尊重。励志敏1994年开始行医,他总是自称为黄医生的徒弟,在他眼里,黄颂敏是一座高峰,山高人为峰,黄医生的医术医德是他衷心景仰的。

有位中风后遗症瘫卧在床的老年病患,长年卧床平时的生活起居都需要家人来服侍。当时老人的家属听说针灸治疗对于中风后遗症的预后很有效果,就全家出动带着老人来医院找黄颂敏,可是当他们了解到这个恢复治疗需要较长时间的复诊后,他们又觉得十分为难,因为带一个瘫卧在床的老人出门看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看着老人和他的家人们渴望又为难的样子,黄颂敏决定利用休息时间,定期上门给这老人家针灸治疗。就这样,他坚持每周定期上门给老人家做治疗,坚持半年后,老人家恢复得很好,不仅能够下床活动,还能独自下楼了,生活也基本实现了自理。

针炙推拿既是技术活也是力气活。当年针灸推拿专业可以说是中医系列里的一个冷门、偏门,而且也是最为“吃苦受累”的一个专业。圆满地完成了所有的专业课程后,黄颂敏回到象山中医院当上了一名专业对口的针灸推拿科医生。这些年来,他从默默无闻到有口皆碑,从普通医生晋升为主任中医师,他把最好的年华、所有的精力都奉献给了工作。因为热爱,黄颂敏多年来坚持每天早上提早半小时赶到单位,为早早等候在诊室外的病人延长自己的工作时间。坚持一天不难,难的是天天都这样。就如一个病人说黄医生好也许是偶然,但有口皆碑只能来自于实力和魅力,来自于超高的医术和人品。

这些年常有外地的患者前来就诊,各大城市的都有,他们纳闷为什么黄医生不去大城市大医院工作。黄医生说这些年接到这样的邀请也很多,他也常去北京、上海等三甲医院进修,不间断地参加国内各大专业学术讲座,让自己与时俱进。但是县中医院是他的伯乐,培养了他成就了他,家乡的父老乡亲更是把他当亲人一样信任他依赖他,当城里人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小县城也有大医生”时,他感到满足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