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证食材可溯源,以及规范报账,食堂的粮油米面及蔬菜、肉类都由指定的供应商送货。供应商凭发票到村委会会计处结账,会计再定期向镇政府报账。镇里每年给食堂补助10万元左右,剩下的缺口资金,再从捐助款里补。周国来说,每天固定在食堂吃饭的老人有近70人,节假日则更多,一年下来食堂的支出经费大概要二十七八万元,剩余的资金,继续用于食堂运营,乡贤的支持,是“幸福食堂”能持续运转的根本。
老人们的专属碗柜。
延伸关怀让晚年生活更暖心
食堂的公示栏上,记着一些特殊的人名,这些人或高龄腿脚不便,或卧病在床,或残疾行动不便。他们每天的饭菜,由他们家人或村民帮忙打包带回家吃。
他们的特殊需求,食堂工作人员记得很清楚:周君升93岁了,给他的米饭一定要软;周古松做过喉咙手术,要以稀饭为主……
每天饭点前的个把小时,是老人们边等吃饭边唠嗑的话家常时间。
每天吃饭的人数相对固定,谁来了谁没来大家都很清楚。周美燕说,有了“幸福食堂”后,老人互相照应,从一定程度上化解了“独居饥饱无人知、病倒无人晓”的风险。
谷川村“幸福食堂”。
“有一次,村里一位高龄的独居老人头天晚上还来食堂吃饭,第二天早上没来,我们就赶紧派人去他家看了,结果已经病逝在床上了。我们马上通知了他在外地的儿女。”周美燕说。
集中吃饭的另一好处是,管理员能关注到老人的健康状况。发现哪个老人胃口欠佳或精神状态不好,他们会及时打电话给老人的儿女,叮嘱他们注意照顾。
“我们村的风气很好的,村里有人生重病大家都很积极捐款,有的几万几万捐。”村民周国川说这话时一脸骄傲,“你看村里这些水泥路,都是年轻后生捐钱浇的,村口亭子也是他们建的。”
再过一年多,乡贤一期捐资的5年时间就到了。但他们已经想好了,“幸福食堂”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还要将照料中心提档升级,让在村里的老人衣食无忧,精神生活也得到满足。他们说,一定要让村里的老人们过上好日子,让在外奋斗的年轻人没有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