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历史是影视创作的“富矿”
自公元前411年赵肃侯在大同建平邑,大同迄今已有2431年的建置史。而在中华民族的融合史上,大同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汉高祖的和亲政策还是孝文帝的汉化改革,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道武帝拓跋軙定都平城,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孝文帝和冯太后推行太和改制,文成帝拓跋濬恢复佛法,高僧昙曜开建云冈石窟。北魏王朝开创了丰富多彩的石窟文化,大同是平城魏碑的故里,朴拙雄强的魏碑体现了拓跋鲜卑的开拓进取精神。《木兰辞》和北朝民歌《敕勒歌》都是流传至今的经典名篇。在中国影视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卫看来,北魏历史是学术研究与艺术创作挖掘不尽的“富矿”,为影视文学创作提供了极佳的平台。
“大同历史题材影视创作,是多年悬而未决、未曾兑现的刚需。几次尝试、几次停顿。客观上说,题材难度大、历史文化研究基础薄弱,是重要原因,主观方面,我们下的功夫不够。”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直言。
“其实之前影视界涌现出了一批以北魏为题材的名剧名片,诸如电视剧《北魏冯太后》、《北魏传奇》、《胡笳汉月》、《锦绣未央》、《北魏王朝》、电影《花木兰》等,这些影视作品均由一线大腕明星和导演创作,颇受市场欢迎。历史可以被反复书写,可以分段书写,可以择人物、选事件书写,留给大同历史影视创作的空间还是很大的。”张卫表示。
时代天骄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裁谭飞认为,大同在城市定位上还缺一个人物一个抓手。“一个人物能带动一个城市成为带有网红感的城市,一个抓手好的作品,能让观众对大同有亲和感。当然,人物和作品一定是要和大同本地的文旅、景物或者历史有特别紧密的关联。”
杭州佳平影业有限公司制作总监詹一凯建议正视北魏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紧紧把握当代中外受众的审美和文化需求的特点,深入研究影视市场的特点,找到市场结合点。“在创作方式上,应针对多样性的需要,采取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历史正剧、大剧、大电影和传奇、小题材百花齐放。”
记者:吕巍
编辑:黄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