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遇武宣跑车一族的先行者——访武宣镇老街102岁老人邓希延

2020-11-02 10:38:49 作者: 幸遇武宣跑车

难得的是,从这个实例里,我们得知了邓老先生六十年代"单车搭客"的市场价和其他信息。1966年的1元钱,据说在当时相当于一个普通劳力一天的劳动工钱,约可以换算为今天的100多元。由此可见,当年的"邓伯"师傅,还是很有人情味的。

从单车搭客的师傅到屠夫,再到成为烧猪肉卖的小贩,邓老先生勤劳苦干,艰难地维系着全家八九口人的生活,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没几年,就有两个儿子可以到猪肉行帮他的忙,有一个儿子摆摊修理自行车,全家人的生活慢慢好起来。

喜杂粮 早戒烟

老人非常爱吃杂粮,其孙子邓维雄介绍说,他特别爱吃红薯,蒸熟的红薯可以吃到饱,大一点的三角粽可以吃两个。也爱吃肉,喜欢腰梅肉,20元的腰梅肉(半斤多),拿来切碎碎的蒸熟给他,中午一餐,晚上一餐就可以吃完。爱吃饭菜不爱吃粥,要饭菜分明,不能混合。以前是每晚都要喝杯把自己泡的药酒,基本都是定量,这几年身体不大好,才不敢给他多喝,只在过年过节高兴时只给他饮一二两酒,平时很少饮酒。

老人过去吸烟,但戒烟很久了,他的孙子邓维雄已是四十多岁,但基本没见过自己爷爷抽烟。

来照顾老人近一年的保姆说:"近段时间以来,他自言自语很多,却不懂讲些什么,但他的胃口很好,除了有时拉肚子和头脑懵懂外,其他都没什么的,整体身体状况还很好"。

爱好地理

除过勤俭持家,老人的业余爱好就是地理,年轻时爱看老黄历、日历牌一类的风水地理书,爱爬山涉岭,去寻找"风水宝地",七十多岁都还去走坟山。

邓维雄说:"二十年前,我走山都还有点跟不上他"。问及有没有找到什么"宝地",老人的外甥王胜说:"没晓得得不得好地啵,反正我是反对他搞这种的,我舅舅找到的'宝地',全都是在山高林密的峰顶之上,去拜一次清明都愿摇头,全部人都软腿对他完"。听了此语,引来大家一片欢笑。

情系菜园

悠悠黔江,世代从老街附近流过,养育了一代代的老街百姓。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在大藤峡蓄水以前,老街几乎家家户户都在江边码头四近辟地种菜。

邓老先生年纪大以后,也爱留恋于江边的菜园。邓维雄介绍说,我爷爷长寿的主要原因,我觉得是他很勤活动,爱去江边菜园走走,七八十岁时,还每天早上八九点钟,吃粥过后带上饼干和水,拿着铁锹就去江边的南门码头一带种菜,那里比较好引水淋菜,太阳下火了就在江边树荫避暑,通常到下午两三点才回来。哪怕干不动农活,出去江边转一圈,玩玩乐,拔拔草,扯些艾叶,就算磨时间也依然到下午才回家。

如此的勤劳,使得邓希延老人八十多岁时,还可劳动赚钱,还能在江边种枸杞菜来卖,他自己在江边石头旁挖地,自己种菜摘菜,又自己用一个撮箕装着拿到街上来卖。

风光秀丽的黔江,不仅给江畔勤劳的老街人们带来实惠的菜园,还带来了延年益寿的良好环境。

我们采访组一行四人准备离开时,跟老人家道别之际,尽管他听力差,但知道我们要走,他突然很清晰地冒出一句话:"在块(这里)吃饭先啊",大家听到老人家的这句话,都觉得相当幸运与兴奋,毕竟,得一个百岁寿星热情招呼一声"一起吃饭",那是相当不易。而他的亲属介绍,这句话是他面对客人的口头禅。多么热情可爱的老人,满满的武宣人的纯朴。

勤劳、爱外出、有人情味、能吃、爱吃杂粮,适度饮酒,有业余爱好——或许这些都是邓老先生活到102岁还能行走和身体无大恙的因素吧。(原连辉 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