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句话来讲,如果我们以为,是外来人口增加了城市拥堵,在政策上以为控制住外来人口,就可以把城市拥堵问题给解决,恐怕还真的下错了药方。
甚至可以这样讲,如果你真相信人口规模增加会带来拥堵,可能还真的不是外地人带来的,恰恰是本地人带来的。
那么,为什么外来人口的增加并没有给城市增加过多的交通负担呢?我们的数据分析显示,那是因为,大量外来人口在城市里居住的时候,会选择租房。其实,租房地点就离自己的工作单位比较近。
职住分离与拥堵
要讨论拥堵的形成,就必须理解城市的空间结构。在城市的空间结构里有一个话题,可能是导致城市拥堵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职住分离。大量的城市居民,居住的地点和上班的地点中间是有一段距离的。这个时候就需要通勤。
现在给大家看两张图。我们用大数据的方式来给大家展现,上海这样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国际大都市的职住分离现象。其中,左边这张图就是上海白天人口的空间分布,白天有大量人口集中在中心城区,在干什么呢?在上班。为什么我们大量人口集中在中心城区上班呢?请大家注意,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其实产业结构已经大量偏重在服务业。而服务业有个特点,需要在空间上面对面进行交流。因为服务业的大量产品是不可以运输和储存的。
那么,在一个城市中,什么样的地方更有利于大家方便地见面呢?什么样的地方更有利于企业把自己的服务提供给整个城市的其他居民呢?很容易理解。那就是市中心。所以,大量就业岗位布局在城市的中心,我们每天需要到中心城区上班。
但恰恰由于大量中心城区的土地和住房被一些企业占据用于生产。所以我们的普通市民可能有一部分要选择居住在城市郊区。在夜间,上海人口在空间上怎样分布的?你可以看到,有不少人选择居住在城市郊区。
我们会发现,出现潮汐式人来人往的通勤,而这种职住分离就构成了我们在城市当中的拥堵问题。这种居住在郊区又在市区办公的现象,是大量就业岗位集中在中心城区而导致的。
在我最近的研究当中,我跟我的学生一起,用大数据刻画了在城市的职住分离的状态。
这张图上,颜色越偏暖色的地方,就是职住分离比较严重的地方。而偏冷色的这些地方,就是职住分离没有那么严重的地方。你们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大量红色的地方,布局在城市外环。而中心城区就比较偏绿色,说明的确有大量居民住到城市外围。而且,在城市的郊区部分,有很多所谓地铁房的概念。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以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创新来作为城市发展的动力的。因此,大量从业者需要到市中心就业。
我来给大家看一下,早高峰的时候,人都是怎样通勤的。手机数据可以比较清楚地表明,你从哪里出发,又到哪里去上班。最左边这张图定义的,是那些上班在上海内环的人群。而这些有颜色的线条就表示大家通勤的轨迹。可以看到,大量上班在上海最最中心的内环的人,早上出发点都在城市郊区部分,是长途通勤的。
第二张图记录了上班地点位于内环和外环中间的那些人群。这部分人群其实很少居住在上海的内环以内。但大量在这个位置上班的人,是居住在城市的郊区。
好了,接下来再看第三类人群。他们的上班地点在城市的外环以外。看他的上班轨迹,就会发现,其实这部分人群,也大量居住在外环以外。
好了,这就说明,我们每一个人对居住、就业的选择,是衡量了收入和房价之间的关系,之后做出权衡的结果。
对前两类人群来讲,他们收入可能比较高,就业质量可能也比较好。这个时候,要么选择居住在中心城区,付出比较高的房价。要么住到城市外围,这个时候,可能房价不需要那么高,但需要付出比较高的通勤成本和通勤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