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W卓越城市|陆铭:数据研判城市,不能止于表面描述

2020-11-06 13:56:15 作者: BMW卓越城

第三类人群就做出另一种选择,就是宁愿居住在城市的外环以外,房价的确比较低,也不想长途通勤,就近就业。但这个时候,不好意思,可能必须得牺牲掉自己的就业收入和品质。

这就是我们通过大数据分析,来给大家展现的城市空间格局以及通勤模式。这背后的职住分离,就是我们前面讲到的城市通勤拥堵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这个时候,就会带来另一个现象,叫地铁房。相对来讲,当你居住在郊区的时候,你仍然不希望早上通勤成本那么贵,这时你会选择住在地铁站周围。不好意思,当这样选择时,你也需要付出更高代价。这个代价就催生了地铁房的概念。

居住与公共服务的分离

好,我前面讲到的是城市的职住分离和拥堵之间的关系。我们在理解城市空间结构时,还有一个问题特别值得注意。那就是居住和公共服务的分离,这是导致城市拥堵的另一个原因。

在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城市人口增长非常快,城市面积扩张速度也非常快。但由于历史原因,有大量的优质中小学,集中在中心城区。

比如说,我给大家看一下北京的情况,在这张图上,大家可以看到,用圆圈标示出来的一些优质教育资源,其实主要集中在三环,最多是四环以内。

我来给大家看一张图。在这张图上,纵轴是北京的交通拥堵指数,越往上就是拥堵越严重,而越往下就是交通拥堵有所缓解。

在这张图上面,有很多交通拥堵的低点。这些是什么时候?学生放寒暑假的时候。每到放寒暑假的时候,家长就不再需要开车,送自己的孩子长途去上学了。家长的选择是,尽量让自己的孩子在市中心的优质学校上学,但买中心城区的房子太贵,就算买,就买一个小小的学区房。但小房子不够住,所以到郊区去买或租一个大房子,每天早上开车送自己的孩子上学。

那么,这对城市的拥堵有多严重的影响,就需要进行数据分析。

根据我们的研究,在假期,孩子不需要上学了,城市拥堵指数比非假期孩子需要上学的时候,缓解20%、甚至30%。换句话讲,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可能有20%到30%的拥堵,其实跟人口总量没什么直接关系,而是由于公共服务和教育这样的资源,跟居住之间出现了空间分离导致的。

很多人,包括政府的政策制定者认为,城市人口高密度不是有利于缓解拥堵,而是增加拥堵的。放眼一看,在城市里,哪里人口密度最高,哪里拥堵问题最严重呢?就是中心城区。如果不看数据,不去分析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及其形成的机理,政策上就很容易导致另一个结论,就是要疏散城市的中心城区人口。

那么,疏散人口的一个办法是什么呢?就是城市更新,通过把城市中心的一些地块进行功能再造,使它不再承载居住功能。这样一来,中心城区住房少了,人们就很自然地选择搬到郊区居住。

那么,它到底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真的能够缓解城市的拥堵吗?

我们同样来看数据。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北京的城市人口在空间上怎样分布。可以看到,北京中心城区,西城区、东城区,它的人口在整个北京所占的比重是下降的。换而言之,北京还真的像很多人所想像的那样,出现了中心城区的人口向外围疏散。

这种疏散是怎么实现的呢?随着城市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大家可能觉得,城市中心城区的房子太小太旧了,不想住在那里。这个时候,我们会看到,人会自主选择搬到郊区,相对来说,居住环境比较好,房子比较大。

但我不得不提到城市公共政策的影响。在我们的研究当中,收集了一个数据。可以看到,在大概两年里,大量地块更新其实出现在北京中心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