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结合能打造中国制造的硬核实力
实业始终是强国之基!负责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新闻报道以来,随着参加一次又一次的各级部门会议,走访一个又一个企业,我对上述认识就越发深刻:在黄埔的禾信仪器,通过信息化和工业化的结合,做中国人的质谱仪器,不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一个企业民族使命的担当,企业也实现弯道超车,在大气污染物的防治方面取得了国际领先的地位。
在南沙的广东宝乐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发人员尝试把人机语音交互系统、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赋能传统的扫地机器人,生产出全球首批能听懂人话、讲故事、唱歌曲的扫地机器人。疫情出现后,家政人员不能上门,智能扫地机器人销量全球猛增30%。如今全球80%的扫地机器人来自粤港澳大湾区,来自中国广州的产品则走进全球40个国家,60多个品牌在穗加工……一个个先行者的精彩案例在广州这块热土上上映,看来,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结合确实能打造中国制造的硬核实力,期待见到更多的后来者。
在这个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大趋势已经明朗的新时代,广东、广州作为制造业基地的,拥有巨大的产业优势;同时,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市场需求量大的优势,吸引全球的生产要素、资源要素、科技力量、投资资本到广东、广州集中,进而整合全球产业链,在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打造一个从广州出发,面向全国,辐射全球的产业体系,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连接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