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到姑苏见,人家皆枕河。以水为线,黑瓦白墙的内街小巷,弯弯的拱桥,别致的院落,青翠的林木,就这样串起了苏州,构成中心城区的独特江南韵味。但极目远眺时,有个不可忽视的东西深深地破坏了这份美丽,“空中电线密布鸟都绕着飞,出门即是电线杆”就是以前中心城区的写照,老街里弄各种线缆跨街、跨楼缠绕,纵横交错于空中、墙上,交织成密密麻麻的 “蜘蛛网”,间或还有调皮的线在空中荡秋千,狭窄的巷子里也排着一个个贴满广告的电线杆,妥妥地“乱、丑、危”。
今非昔比,上述的风景也已经成为历史。走在古城区,电线与电线杆早已不在,取而代之地是一望无垠的开阔蓝天,是阿爹阿婆在小巷穿梭的随意与放心。消失不见的线背后,是一对师徒的用心规划,“做面向未来五年的网格化方案”是他们的目标。他们就是国网苏州供电公司配电规划技术职员叶涛和刘天杨,是提供架空线入地三年行动计划的总配电方案的幕后城市创作者,“每日步行上万步,一滴汗水一笔图”,师徒二人三年的日夜勘探与精益求精,将心血融入城市脉搏中,最终交出一份全面可行的一流创新方案。
全力一搏,咬牙挑战不可能
2018年10月,八点的早晨照旧是安静的,经过昨夜雨水冲刷的街道散发出泥土的芬芳。
“哒哒哒——”一个拿着手抓饼的身影也准时出现在了经研所门口,即将开启又一个寻常的一天,但来人急促的脚步似乎又预示着今天的不同。
这个行色匆匆,面色凝重的人正是叶涛,不久前他刚接到一个通知,那就是他筹备三月之久的苏州中心城区架空线入地三年行动计划已正式启动。得知消息的他却来不及高兴,满脑子就被一个字所占据,那就是“急——急——急!”
原来,任务分配下来后,第一个需要扛起大旗的就是叶涛所在的经济技术研究所规划评审室,身为项目前期负责人的叶涛自然而然就揽下了活,此后和徒弟刘天扬一同负责编制规划和方案的活。规划和方案就像是小说的大纲,没有方案,后面的工作就无法开展。而三年计划是从2018年起到2020年止,如今已经十月,这意味着只剩下三个月去完成18年度的工作目标。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叶涛心里止不住地打鼓,作为一名从事配电工作已27年的资深老师傅,他心里很清楚,时间紧只是小事,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让这个任务充满挑战。
以往苏州的架空线入地改造都是零散几条线路,但最终完成率也没达到100%。而这次的任务是第一次大片区集中改造作业,共有57条主干道,228条支路街巷,6条次干道需完成,平均下来一年的工作任务量也十分巨大。
更麻烦的是,架空线入地改造就宛如一个血管手术,既要改动了局部,但又不能影响整体运作。高效率按时完成工作量和降低施工带来的不便影响似乎成了矛盾的两极,如何破局成了叶涛和刘天扬第一个要解决的事。
“从时间手里抢时间,将18年任务与19年任务一并开展进行”,叶涛很快做下了一个疯狂的决定。18年的时间已经很急,但叶涛仍继续加大工作量,这无疑是疯狂的。
但疯狂的背后藏着叶涛深深的考量,“我们做设计,可以从早到晚,加班干活,但施工作业却不行。只有让施工有足够的时间,那么改造的工作量可以分摊到一年四季,自然能合理作业不影响居民生活,减少不便影响,也才有可能按时完成三年总计划。”
步数与黑夜,是创造奇迹的勋章
有了大致方向,接下来就是具体去做,争分夺秒,充分利用好所有可支配时间。
肩负着繁重任务的叶涛带着刘天扬立即奔赴第一批试点片区进行现场勘查。那段时间里,片区的每一条路两人每次过去都来回走两遍,看电源点,电线杆,也在仔细考量配电房的选址和供电负荷分布等问题。
一条又一条的路走下来,叶涛和刘天扬的步数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数字,以平均超三万步的成绩每天固定占据朋友圈运动的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