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记忆,“样板戏”为什么至今仍然广为传唱,经久不衰?

2020-11-15 08:40:58 作者: 难忘的记忆,

这段精妙无比的唱词简直登峰造极,把“阿庆嫂”的机智、无畏,对敌人的讥讽和鄙视表现得淋漓尽致。

尤其是“人一走茶就凉”这句唱词,更是广为流传,至今仍被人口口相传,成为中国人常用的一句俗语。

经典的唱词,配上优美的唱腔,再经过千锤百炼,“样板戏”不成为经典都难!

第四,舞美创新别具一格。

传统的京剧舞台由上场门、下场门、门帘台帐组成。

在门帘台帐前面,通常会放置若干桌椅,并用彩色绸料制成的桌围、椅披进行装饰,舞美设置侧重于写意性、象征性。

桌椅可多可少,可分可合,既可作为桌椅,也可作为山、楼、床、桥等物的代用工具。

样板戏则大量应用了西洋绘画的形式,在布景、道具、服装等方面注重于写实。

因此,京剧样板戏在舞美方面倾向于“西化”。

第五,主要演员阵容强大。

成为“样板戏”,这几台京剧大戏当然要有“大腕”来演。

看看这几个角色的扮演者是谁,就知道这几部“样板戏”的分量有多重了。

京剧《海港》剧照

杨子荣的扮演者-童祥苓;

李玉和的扮演者-李少春、钱浩梁;

李铁梅的扮演者-刘长瑜;

鸠山的扮演者-袁世海;

郭建光的扮演者-谭元寿;

阿庆嫂的扮演者-赵燕侠、洪雪飞;

严伟才的扮演者-宋玉庆;

王团长的扮演者-方容翔;

柯湘的扮演者-杨春霞;

方海珍的扮演者-童芷苓、李丽芳……

第六,传播形式多样化。

许多年间,国家级专业京剧团,军队系统京剧团、文工团,地方剧团,甚至学校、企业单位“文艺宣传队”都在演出“样板戏”。

除了舞台演出外,为普及“样板戏”,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这些“样板戏”还拍成了电影,在全国范围内发行、放映。

在当时,“样板戏”的传唱度极高,几乎全国上下、男女老幼都能哼唱出其中的几段。

当然,“样板戏”的缺陷也显而易见。

“样板戏”作为那个年代的产物,自然带有那个时代鲜明的烙印,比如片面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正面人物的形象“高、大、全”,创作上的“三突出”等等。

但是,瑕不掩瑜,不可否认,从戏曲方面的成就来说,“样板戏”的艺术水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京剧《沙家浜》剧照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样板戏”是几代人生命中抹不去的记忆。

由于“样板戏”产生的背景非常特殊,若干年来对它的评价也褒贬不一。

但是,无论怎么说,“样板戏”是名副其实的经典,至今没有被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