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怎成网贷“收割场” ?

2020-11-19 20:01:46 作者: 大学校园怎成

因此,各类网络贷款产品广告铺天盖地,充斥于年轻人的手机软件中。《法治日报》记者调查发现,现在很多正规、大型消费贷款平台都会在各种社交媒体App上进行广告推送,甚至在微信朋友圈里,一些借贷平台广告也会以信息流的形式出现。

以某外卖客户端为例,在其付款页面会允许多种支付方式,最上方的分别是“工行信用卡立减6.6元”,客户端自有品牌美团的“月付:可减2.5元,随机立减 最高88元”;而在另一家外卖的客户端的“我的”页面,在“我的钱包”选项中也支持“借钱”功能,最高可借10万元,并且用红色框出“高额”,在整体页面中十分鲜艳。

杨海告诉《法治日报》记者,自己使用国内某主要网络平台App刷新闻时,每刷几条就会看到网贷视频广告。

“在使用支付宝付款时,会提醒你优先选择花呗付款,或者是告诉你花呗付款有红包,吸引用户开通花呗功能。”刘畅说,即使是在一些主流网络消费贷款平台,也会主动向用户推送一些贷款优惠或消费优惠的信息,“如果使用频率高,贷款额度还会不断增加,我的一些同学这一两年贷款额度都有所提升”。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涛认为,诸如花呗、借呗一类的平台都属于支持分期业务,还是比较正规的,“同时对大学生的额度审批也是较小的,不会造成太大的风险和还款压力,更需要注意的是那些违规的网络借贷平台”。

据了解,一些网贷平台宽松的审批和超出个人还贷能力的放贷额度为大学生埋下了隐患。据专家介绍,目前市面不少网贷产品宣称每日利息不到0.05%,让人以为利息很低,但实际上这种日利率对应的是18%的高额年利。

对此,不少受访者表示,网贷平台为了利润,刻意培养用户超前消费习惯,并引导用户,尤其是年轻用户以信用为担保透支个人账户。这些正规的、大型的消费网贷平台,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渗透到校园里,透支着年轻人的活力。

“秒注册额度高,用身份证秒放款”是很多网贷平台的主要宣传口号。“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给你的感觉是想借钱根本不需要求人,只需要你随便下个App就能有钱花。”刘畅说。

超前消费日益流行 网贷平台亟待规范

所谓“校园贷”,简单说就是面向在校大学生发放的小额贷款。在校园网贷平台,在校大学生只需网上提交资料、通过审核、支付一定手续费,就能轻松申请到一笔信用贷款。

一般来说,校园网贷途径可分为三类:一是本地P2P贷款平台,用于大学生助学和创业,比如“名校贷”“我来贷”等提供的借款服务;二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如“趣分期”“任分期”“菠萝袋”等,部分还提供较低额度的现金提现;三是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业务。

客观而言,校园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在校大学生的资金需求,比如创业或合理消费。然而,一些校园网贷平台不规范操作、个别大学生无节制消费等因素叠加,导致网贷机构暴力催款、个别学生因无力还款酿成悲剧等问题出现。

在重庆某大学担任年级辅导员的杨梅告诉《法治日报》记者,有的在校大学生从不贷款,目前这类学生占大多数;有的负债较小,这部分学生仅在一个或者几个平台借贷,完全有能力靠自己的生活费还清贷款;还有的负债非常高,这部分同学在多个平台贷款,拆东墙补西墙,“裸贷”等问题就出现在这类学生身上。

“正是负债非常高的这类学生所出的问题,才导致大家对校园贷产生消极印象。从实际情况看,这类学生虚荣心强、花钱无节制,家长的责任心也不强。”杨梅说,“有些学生对个人征信认识不足,不在乎可能会产生大量的逾期记录,而这些逾期记录会导致征信变差,影响他们以后的金融生活。”

面对问题频出的校园贷,监管部门也在不断加强监管。整治校园贷等网贷以及相关清退工作,从中央到地方一直在推进。但这类问题为何依然存在,尹振涛认为主要是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尽管我国的监管规定相对来说已经比较明晰,但是目前市场上存在这样的需求,“有需求就会有供给”。一些借款人,包括学生在内,没有足够的金融知识去辨别这些借贷平台的风险,或是出于种种原因,尽管他可能对这些借贷平台有一定的基本了解,但又没有其他途径可以获得借款,只能通过这些借贷平台借钱。很多从这些平台借钱的学生或年轻人,可能根本不是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甚至借钱的目的和花销方向也不一定是合理合规合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