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重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北京分社社长
今天论坛的主题“自然、生态与新时代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课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生态文明是一种社会形态,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关系。当代诗人以诗歌为载体,推动生态文明,宣传生态文明,是时代赋予诗人的使命。作为一名媒体人和诗人,我真切感受到中国《作协》诗刊社和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举办“新时代诗歌传媒论坛”的时代价值和历史意义。
在新时代文化建设中诗歌理所当然占有重要位置。我们诗人要体现一种文化自觉,诗歌的自觉,要真正认识到自己在这个新时代的使命责任和担当,要用我们的诗歌创作去拥抱新时代,去参与文化建设。
周石星
资深影视媒体人、好莱坞华都影视学院院长、湖南省诗歌学会副会长
讲到诗和媒体的关系,讲到诗歌的传播,我们要很清醒地认识到,现在已经没有所谓的大众媒体了,只有分众的媒体,只有小众的媒体,而且每一个人都成为媒体,所以过去一纸风行洛阳纸贵的盛况是永远永远不会再有了。但是诗歌需不需要传播呢?我想需要传播的一定是好的诗歌,一定是能够表达我们人类共情共性东西的诗歌。
泸州老窖举办的此次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开展了到大凉山区、到十八洞村、到贫困地区学校的“走向小康诗歌轻骑兵”活动,我觉得这恰恰可能是一种更有效更好的诗歌传播方式。我觉得泸州老窖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企业。酒是暖我们的胃,诗是暖我们的心,酒是抚慰我们肉体,诗是抚慰我们灵魂。不管以后媒体如何发展如何变化,不管我们的生态是物化还是优化,我想最后的人类诺亚方舟一定是诗歌,一定是艺术。
李郁葱
诗人,杭州日报文体副刊中心编辑
说到诗歌的朗诵,实际上朗诵跟文字的诗歌是不一样的,但是朗诵对诗歌应该是一种再次的完成。非常遗憾的就是,我们很多传统诗人在朗诵上是弱项,我们当然很反对那种朗诵体,但是真正的朗诵我觉得很好,而我们往往对自己的声音缺乏自信,对自己的感染力缺乏自信。因为诗人本身很奇怪,都非常矛盾,又要表达自己的很多思想,又要有很多深邃的思想,有很多与众不同的思想,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都很虚荣,需要掌声需要欢呼。如果把这种矛盾处理好了,可能就是一个诗人或者是一个文人最终能够流传下去,能够有这么一些文字流传下去的一个基本的训练。
王宝卿
央视电视栏目制片人
文化建设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是关于文化人的建设,是我们从事的文化生产的建设,而这个建设最核心的是精神建设。写作是高等的精神活动,诗人有可能是对时代最敏感的,我们常说诗歌是一个时代的气质,首先要考察的是我们面临的这个时代。互联网时代带来深刻变化,每个人都在互联网的世界中变成一个微粒,一个很小的很微不足道的粒子,导致的后果就是我们在这个时代产生广泛的焦虑、迷茫和孤独感。
因为这种微粒化,因为人是社会化动物,是要有组织的,以什么方式组织呢?这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圈子,而不同的圈子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基本的诗歌品评的标准,只有在这个标准基础之下才能考虑全民推广的问题,不然就是泥沙俱下,这还需要有很多工作来做。
赵晓梦
《四川日报》文娱部主任
我觉得大众媒体参与进来,对我们诗歌的传播肯定是有推广作用的,有好处,但是作为一个真正的写作者,首先还是应该拿出优质的文本。自然和生态现在是过度书写,现在整个诗坛,大量的征文体的诗歌,抒情的泛滥,我觉得把诗歌庸俗化了,把诗歌的门槛降低了。所以我觉得应该像建设生态文明一样,重建我们的诗歌精神,不然我们谈从高原到高峰那就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