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一个电话,饭菜就能送上家门;去趟医院检查,不再担心预约扫码;在家洗澡理发,专业人员全程照护……因疫情防控需要被叫停大半年后,养老驿站的上门服务正在有序恢复,高龄、独居、空巢和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刚需项目被优先重启。
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同时,养老驿站的工作人员也不断总结疫情防控经验,在细节上优化升级,让老人暖心又放心。
代买需求大 无接触配送
“阿姨,这是给您送的餐,还有买的菜。”临近中午,来自高家园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的小钱格外忙碌。家住109号楼的李阿姨上午发来微信语音,说自己心脏有点不舒服,希望来送餐时顺便帮忙带点油麦菜、黄瓜和豆芽。小钱爽快地答应下来,在附近买好以后,拎着东西直奔李阿姨家。他先将袋子挂在门把手上,敲完门后,又向后退了一大步,等待李阿姨开门。
“好,谢谢,我拿回去了啊!”李阿姨微笑着出来取下袋子进屋后,小钱帮老人轻轻关上房门。
“类似这样的代买需求,每天都会有不少。”高家园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站长姜立娜说,由于所在社区建成年代较早,大多数楼栋都没有安装电梯,一些老人腿脚不方便,下楼买东西往往比较困难,“疫情前期,养老驿站暂停服务,把不少老人给急坏了。后来接到通知逐渐恢复运营,就先紧着老人需求最迫切的项目入手。”
对于79岁的独居老人周阿姨来说,养老驿站重启的代买服务着实帮了大忙。“跟没电梯的楼比起来,我这儿算幸运的,但情况又有点特殊,电梯最高只能到15层,下来以后还要再走一层楼梯才能到家。”前不久,周阿姨腰疼的老毛病又犯了,最后这层楼梯便成了出门的“拦路虎”,“好在最近驿站又能上门了,只要打电话,请他们帮着买点西红柿和白菜,十分钟就给送来了。”
相比起疫情以前而言,养老驿站的工作人员在上门时有了更多疫情防控方面的考虑。“帮老人买好东西以后,我们尽量不进屋,而是把东西挂在门把手上,敲完门或者给老人打完电话,再退到楼道里,保持一米以上距离,看着老人把东西拿进去,这样既满足老人的需求,又避免不必要的接触。”
除了配送以外,养老驿站的工作人员还在门口尝试过非接触式的设备调试指导。“上半年,街道试点推出家庭养老床位项目,尽管后来已经结项,但我们还在继续免费提供相应的服务,其中就包括对老人生命体征的日常监测。”姜立娜谈到,由于监测设备必须贴上去充电,有的老人没贴好,充不上电,就无法显示数据,需要工作人员帮忙,“我们会事先征求老人的意见,如果老人允许进门,工作人员就到家里帮老人调试。如果老人有顾虑,不太希望进门,工作人员就会拿上备用设备到门口,跟老人保持一米以上距离,告诉老人该怎么操作。”
陪同就医多 全程勤消毒
在紫成嘉园社区,养老驿站也正在陆续恢复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
“近期来看,陪同就医的外出需求明显增加。”站长班梦茹发现,出于疫情防控的考虑,各大医院在就诊环节增加了一些流程,“比如要求提前预约、扫健康码、填写流行病学史调查表等,不少老人想去医院却又不敢去。更何况,去医院做检查很可能当天取不了结果,来回楼上楼下跑对于八九十岁的老人来说,实在比较吃力。”
半个月前,班梦茹便接到张奶奶的求助电话。原来,张奶奶在医院查出有妇科病,需要住院接受手术治疗。
“孩子跟她不住一个小区,工作日又都要上班,前期检查期间儿子、儿媳只能轮着请假陪同,折腾不少趟,张奶奶觉得总这么耽误孩子工作也不是办法,再加上她的病要看妇科,有些检查儿子或老伴儿都没办法陪同,所以找到我们,希望能陪她完成后续的检查。”班梦茹谈到,由于张奶奶是退休老教授,做事向来严谨,因此在去医院做核酸检测和CT检查前,还特意提出要去趟图书馆查资料。
在班梦茹的陪同下,张奶奶来到位于海淀区的一家图书馆,查阅手术相关的医学资料,并做了一个多小时的笔记,“在疫情防控方面,张奶奶同样很小心,去图书馆都会自己戴好手套,按压消毒液之前会用自己带的干净纸垫着。我们去做服务的时候,也会在细节上格外注意,比如随身带好消毒液等防疫物资,主动给老人出示核酸检测结果,确保口罩全程不露口鼻。如果老人需要打车,我们也会提前沟通,等老人上车后,及时帮忙做好手部消毒。毕竟老人能让我们陪同,本身就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要尽可能考虑得周全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