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魂补钙 共筑文化软实力

2020-11-24 05:59:01 作者: 铸魂补钙 共

在疫情期间,95后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活跃奋战在抗疫一线;在脱贫攻坚战中,更有像黄文秀这样的年轻人牺牲在了工作岗位上;曾经的研学游主题以传统文化居多,如今红色文化的研学游日益受到欢迎。

林雅华说:“尤其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更多青年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治理效能,从科学的意义上确认了我们所走的这样一条道路的正确性。他们从源头去探究这条道路,形成了一股热潮。”

“走出去”的图书和影视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建设“文化强国”,广播影视和文学艺术的全面繁荣,可能是我们生活中接触最多、感触最深的两个领域。《建议》指出,“要以讲好中国故事为着力点,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

在9月举行的第27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北京出版集团把图书版权卖到了10余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文学类图书《人民的名义》已输出德文、法文、西班牙文等15个语种版权;少儿类的《古灵精怪好问题》越南文版上市数月,销量突破1万册。

电影也不遑多让,这可能是一个对青年导演最友好的时代。成立于2017年的工厂大门影业,只签新人导演,已经出品了《春江水暖》《气球》《回南天》等10部电影。其中,导演高鸣的处女作《回南天》入选2019年第四十九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光明未来”单元;《春江水暖》成为戛纳电影节影评人周单元第一部华语闭幕片。

今年11月,爱奇艺和大象点映宣布,将共同推出面向青年创作者、打通线上线下的全周期服务,发布的首批片单就包括在第二十五届釜山国际电影节获奖的《汉南夏日》——这是导演韩帅的处女作。

80后导演黄骥,曾凭借电影《笨鸟》获得第6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竞赛单元的“评委会特别奖”。

现在,黄骥在大城市的银幕讲小镇的故事,更在世界上发出中国的声音,“时代的变化让我看到很多可能性,这些可能性给创作者提供了很多创作土壤。”黄骥说,“而世界因为对经济腾飞的中国感兴趣,就对中国电影产生了更多兴趣,比以往更期待看到中国电影,期待看到中国电影里各种形态的人物及生活面貌。”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