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后他们怎么养老? 7000人中有26个失智老人 一个老小区失智老人的养老样本

2020-11-30 09:22:52 作者: 失智后他们怎

楼大姐说,因为身体不太好,父亲不怎么出门,顶多就是天气好的时候自己陪着在小区里稍微走一走,晒晒太阳。楼爷爷每天生活也规律,早晨六七点起床,下午午睡一两个小时,晚上九点左右入睡,闲暇时间看看报纸。“一天三顿饭都挺规律的,基本上是我做好了带过来,有时候他也自己做点,都是蒸菜为主,方便做,也清淡,不然不好消化。”

聊天过程中,楼爷爷虽然听不清楚我们在谈论什么,却也安静坐在椅子上,时不时看看乌大姐,时不时看看女儿,又偶尔带点好奇的目光打量我,看到大家笑了,爷爷也会跟着笑。

“楼大伯人温和,脸上常带着笑,女儿又孝顺,每天过来,可以说是幸福的老人家,社区里不少老人都挺羡慕的。”乌大姐凑近我轻声说。

失智老人更加需要陪伴与关爱

乌大姐说,针对社区里的老年人,尤其是独居、空巢、失智等特殊老人,社区基本上都保持着每周上门探望一到两次的频率,如果了解到个别老人家里正好有些情况,那么频率会更高些。“有时候老人看到你的那股高兴劲,好像你做了什么天大的事情一样,其实就是最普通地聊几句,偶尔逢年过节送点小礼物,中秋节带个月饼,端午节送几只粽子。”

当然,相比正常老年人,失智老人越发离不开人。乌大姐回忆,最开始跟他们接触的时候,因为陌生,也会显得比较防备,但是见的次数多了,再加上子女也基本会在边上,老人家有了点印象,对自己的态度也就熟络了起来。

“我们社区还会定期举办一些小活动,考虑到失智老人的特殊性,聚集起来会有一定的不可控因素,社区工作人员会主动上门。有时候是做些简单小手工,有时候就是送点吃的,让老人参与参与,看到他们高兴了,我们也高兴。”

95岁的邓奶奶(化名)也是一位失智老人,但情况比楼爷爷严重一些。邓奶奶腿脚还不错,喜欢拄着一根拐杖到处走,光是最近半年,被附近的警务室或者派出所送回来就已经有两三回了。不过还好,邓奶奶平时都走得不太远,社区里的人大多也都认识她,偶尔会把她带到家门口。

“听同事说,以前有两次是真的慌,大妈过马路的时候不管不顾的,路中间的栏杆也去爬,热心路人拦下来找到了我们社区。”

“还有一次,大妈跑到社区来,非说要来领工资。我们一个个劝,‘大妈,你早就已经退休了呀’‘大妈,你还认不认识我们,我们这里是社区’……都没用,最后只好通知大妈的儿子把她接回家。”

邓奶奶一共有四个孩子,三儿一女,兄弟姐妹之间轮着班,每天都有人来照看。但是,毕竟也都有各自的家事要忙,没办法24小时待着。每当家里只剩自己一个人时,邓奶奶就会跑出门,逮到谁都爱说,“生这么多孩子有什么用,还不是只有我孤零零的一个,看都不来看我。”要是这时候远远看到儿子或者女儿骑着电动车来了,邓奶奶立刻就把自己的话抛之脑后,拄着拐杖就急急往孩子的方向去了,开心得不得了。

《杭州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

10月起实施

因地制宜开展各类实践探索

提高居家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根据《杭州市2018年老龄事业统计公报》,截至2018年底,杭州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74.44万人,占总人口的22.53%,全市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叠加趋势明显。主城区老龄人口密集,老龄化程度较高,上城区、西湖风景名胜区、下城区的老年人口比例居全市前三,分别已达31.56%、29.78%、27.11%。

如果是几个子女轮流照顾,可能情况会好一些,但如果只有一个孩子,或者是失独老人、空巢老人,可想而知生活上会有诸多不便。因此,老年人也需要来自社区、街道、城区等不同层面的支持及保障。

长明寺巷社区福利委员周慧霞介绍,在杭州市居家养老服务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各城区对于老年人的养老服务均有不同的措施与实践。拿长明寺巷社区所在的上城区来说,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主要以社区为基础实施单位,面向60岁以上符合独居、空巢、家庭困难、患有特殊疾病等情况的老年人,综合评定符合条件后,纳入居家养老服务范围。“服务人员主要是由第三方平台引进的,根据老人的实际情况,定期到老人家里打扫卫生、理发、帮忙跑腿买菜、提供照护等等。”周慧霞说,长明寺巷社区26位失智老人中,就有五六位被纳入上城区居家养老服务范围。如果想申请这一项服务,可以先向社区申请,社区提交街道,再上报城区民政部门,综合各方面因素审核评定是否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