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32年间的两岸家书写了什么故事?

2020-12-21 08:05:06 作者: 珍贵!32年

“一封封来往两岸的家书,实在而生动的记载了两岸民众之间流动于血液、血浓于水的亲情故事,是别离的人们寄予怀念的载体。”十二月8日,我国闽台缘博物馆收到一组宝贵的家书,家书书写的是台湾白叟陈兰凤和福建浦城胞弟之间的手足情深。

范植明85岁的老母亲陈兰凤,30多年前从台湾寄给故土家人的一批家书。

01 一封家书敞开两岸寻根之旅

十二月8日正午,福建闽台缘博物馆副馆长沈文锋从泉州赶到离博物馆500公里外的福建南平市浦城县,从台湾白叟陈兰凤的儿子、台湾资深媒体人范植明手里,接过范家捐献的家书。家书的主人,现年85岁的范母陈兰凤,因阿尔兹海默症在台湾卧床,惋惜不能来到现场。

范植明一年多前,接手保存爸爸妈妈保藏的一些前史物品,其间他对母亲保存的一打来自老家福建浦城的函件很爱好。为此,他打了几回电话,找到了信中母亲的外甥,他还和浦城的家人建立了一个微信群,保持着联络。

范母陈兰凤11岁时因父亲过世,被送人收养而来到台湾,但母亲一向心念家人。30多年前,陈兰凤白叟曾三度造访浦城,探望胞姐胞弟,直到2000年,罹患阿尔兹海默症,跟着病情越来越严峻,与大陆亲朋的联络才淡下来。这次因疫情防控和便利作业的考虑,范植明在大陆停留时间较长,催生他想到母亲的娘家福建敞开一趟省亲之旅。

依照事前联络的地址,范植明十二月初来到坐落福建浦城的舅舅家。当舅舅、舅妈从房间里拿出一打信封交给他,说这些都是母亲当年从台湾寄来的函件,范植明忽然有种穿越时空,回到了母亲青年时期的感觉。

翻开一封封函件,范植明发现,信都经过舅舅舅妈细心折叠好,对照信末的日期,信被一封一封地按顺序排列好,其间还有一封电报文。从1988年6月24日,到2001年9月26日,32年来母亲与大陆亲朋的15封家书,都被逐个完好保存。

“读过这些信,我更深了解了母亲的乡愁,信里母亲的点点滴滴言语,都是对家人和故土的怀念。”范植明说。

福建浦城的舅舅家,橱柜上至今还贴着母亲从台湾寄回的的相片。

02 共享家书,协助更多两岸民众了解父辈的乡愁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一家亲更盼全国兴!”被大陆亲朋保存的母亲家书深深感动,几经思虑,范植明决议把这批宝贵的家书捐献出来,期望更多的两岸同乡能如自己相同,经过前史物件,穿越时空,了解父辈的过往和乡愁。

经过友人的联络,范植明与福建闽台缘博物馆取得联络。福建闽台缘博物馆是一座为反映祖国大陆与台湾前史联络而建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集保藏、研讨、展现、沟通和服务等功能为一体,馆内从前史学、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艺术学、民俗学等多学科视点,保藏了两岸手足情深、共建家园的前史史料。

两边取得联络后,十二月8日,闽台缘博物馆副馆长沈文锋驱车500公里赶到浦城范植明舅舅的乡下老家。可当咱们问寒问暖往后,要举行家书捐献典礼时,范植明的舅妈忽然紧紧抱着函件,舍不得交出,“这些信,我保存了几十年,要是捐掉了,我看不到信,就好像见不到姐姐、姐夫了,那怎么办?”看着这一幕,范植明也泪湿眼眶,但想想“只要经过一个个‘小家’的尽力,才能将两岸的亲情重建起来,将两岸血缘至亲连续下来”,他说服了舅妈,最终仍是将家书交给了闽台缘博物馆。

“期望更多如自己一般的两岸普通百姓,能从尘封的家书中,了解两岸这段一起的前史,了解两岸割不断的血缘亲情。”范植明说,阅历这段寻亲之旅,他更了解了两岸一致的含义。

寻亲之旅让范植明穿越时空又看到了年轻时的母亲。

03 合力为家书建个“家”

福建、台湾一衣带水,唐宋以来,很多移民从福建直渡台湾开发宝岛,因而,在2300多万台湾汉族同胞中,本籍福建的约占86.4%。二零一九年5月,我国闽台缘博物馆敞开新一期面向海内外搜集海峡两岸来往信件活动,到现在,该馆已收集到1700余份两岸来往信件。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