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前的2015年,由国台办《两岸联络》杂志社、我国人民大学博物馆、我国闽台缘博物馆、泉州泉台民间沟通协会等部分曾一起举行一期“一起的回忆——两岸家庭老相片家书展”,被列入国台办当年的对台沟通重点项目。其间《心系家园、诚挚贡献的王超英先生》《叔公梁安慈的故土情——到台湾访问叔公梁安慈小记》等家书,在两岸发生很大轰动。其间台胞高秉涵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两岸民众。
高秉涵本籍山东,几十年寓居台湾,与大陆的家人一水相隔,只靠信件与大陆亲人联络,到母亲逝世,也未能见到母亲最终一面,直到1991年才与兄弟姐妹团聚。随后,高秉涵辞去作业,曲折两岸,前后把100多名老兵的骨灰带回大陆。
“面临一件件了解的祖传文物、一幅幅两岸一家的回忆图像,许多台胞感叹,在这里,自己像是一只漂失多年的风筝被主人找了回来。经过这些老相片和家书,也触发参观者发生稠密的家国情怀,以及期盼两岸一致团圆的火急心境。”我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家书文明研讨中心主任张丁长时间从事家书搜集作业,在他看来,从家书中可见两岸一起的道义传统,在家书中生成一起的家国情感,这正是“为家书建家”的价值。
“从某种含义上说,咱们也是在做抢救前史的作业。”张丁介绍,现存的两岸家书的作者主要是20世纪40年代赴台的人员,现在健在的现已不多,他期望两岸有关部分尽早联合展开家书搜集活动,发掘其间的故事,修改出版、展览展现,促进两岸紧密联络,一起发展。
(图片由受访者供给)
记者:修菁
修改:莫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