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对于“一网通办”这张网还有怎样的期许?

2020-12-02 10:05:03 作者: 上海市民对于

△“开具户籍证明”早已纳入“一网通办”,且明确线上电子版与线下纸质版同等效力。

11月20日上午,他和房东来到文诚路上的松江区房地产交易中心办理过户。递交材料后,窗口工作人员意外地告知他户籍证明材料不符合要求,他们只认线下办理的版本。“线上线下两个版本除了多一个用于验证真伪的二维码,内容不是一样的吗?不是说同等效力?”尽管田先生据理力争,但窗口坚持不认。无奈之下,田先生只能急忙赶回黄浦区外滩派出所,补了一张户籍证明。“来回打车花了近400元,早知道还不如线下办好呢。”

11月24日,记者致电“962269”上海房地产交易中心热线咨询电子证明效力一事,接线工作人员告知:“对此无明确说法,需要窗口现场确认”“不保证电子版管用”。

不仅线上线下有时不通,线上与线上也可能会遭遇“堵点”。市民张女士10月底刚生下孩子,她说,开具出生证明、上户口等10件新生儿事项在一网通办上被归结为“出生一件事”,言下之意当成一件事来办理即可。11月13日,她按要求通过随申办客户端上传了全套材料,为孩子依次办理申领出生证明和报户口,当天客户端显示为“受理”状态。但直至11月17日,出生证明申办依然未能办结。她致电医院询问进展,医院告知早在13日当天就已办妥,她随后前往医院取回纸质证明。

△图为“一网通办”中的“出生一件事”模块。

11月20日,张女士拿着纸质的出生证明前往属地派出所,尝试为新生儿办理户口登记。派出所窗口告知,医院在出具纸质出生证明的同时,还应开具一份电子版的“副联”,这张副联必须通过一网通办传入公安部门的系统,方能进入申报户口环节。即便纸质证明已在手中,张女士的随申办后台依然显示申领出生证明未办结,“既是通过网上申办,就必须等待网上流程走完”。无奈之下,张女士致电12345市民服务热线求助。当晚,“受理”终于变成“办结”。

专家建议:着力打通市民办事“高频事项”

“一张‘副联’网上转一下花了7天,这显然不是网上办事该有的效率。”张女士告诉记者,办事期间她曾多方询问,但没有部门说得清数据传输卡在哪个环节。使用体验不佳,影响了她对一网通办的认同度。

不仅仅是市民,一些企业也通过“12345”呼吁:“一网通办虽方便,但体验有待进一步提升”。如本市一家企业因业务升级,需要通过一网通办办理“内资企业经营范围变更”和相关业务许可。企业负责人苏先生说,在近两周的尝试中,他们遭遇了各种故障:有时材料上传齐全了却无法提交;有时材料提交了,职能部门收不到。折腾了半天,职能部门建议他们索性还是来办事大厅一趟,“这样保证不会出问题”。

作为“互联网 政务品牌”的一张名片,一网通办如何从“能用”向“管用”“好用”升级?上海市委党校教务处处长赵勇建议,下一步,一网通办应聚焦市民和企业办事中的高频事项重点发力,提升线上线下办事的体验度和便利度。具体而言,他认为,一网通办不是说“统统帮你去办”,而是应将市民和企业日常的高频事项纳入接入事项。就市民而言,户籍、教育、就业、医疗、婚姻、生育、退休等事项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信息分散,证明事项多,办理繁琐,必须上“网”。

而一些事项上“网”后,为何体验度不佳?赵勇称,他观察发现,一网通办目前在解决属于同一层级、同一部门的事项时已能解决得很好;但一旦事项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就容易出现问题。“A部门的证明,迟迟到不了B部门系统,恐怕问题就在这里”。如何解决,需要政府各部门加大对数据的共享和整合力度。另一方面,今年本市提出了“两个免于提交”的目标,即本市政府部门核发的材料原则上一律免于提交,能提供电子证照的原则上一律免于提交实体证照。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线下部门认为这“两个免于提交”有法律风险并未落实,导致线上线下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