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和日丽的天气,突然刮起一阵风,或是降下一场雷雨,对大多数人而言不算啥,但对万米高空中的飞机来说就没那么简单了。”代晴说,天气突变可能导致飞机无法正常起降,甚至造成不可预估的后果。
在重庆空管分局气象预报大厅内,预报员望着不断切换的一张张天气图,黑色、蓝色、红色……不同颜色的线条和符号交织在一起,外行人很可能会看得头昏眼花。通过熟练地操作各种数值预报模式软件,结合刚刚更新的本场实况天气数据,预报员整理预报思路,建立天气模型,组织天气会商,形成预报产品。
每一班飞机在起飞前,机长都会获得一份飞行气象文件,里面会详细给出起飞机场、降落机场、备降机场、航路及其区域的气象信息,以供机长参考决策。航空气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能见度为例,按照行业相关规定,跑道视程低于一定范围飞机就不能起降。天气系统往往变幻莫测,对于日常的气象预报只需要精确到一周、一天,而航空气象预报产品一般要精确到一个小时。空中的风向、风力和能见度等气象要素是否满足飞机起降要求,都有严格的标准,稍有疏忽,都有可能酿成大祸,所以安全是民航业永恒的主题。
有了高科技 为啥还要人工
事实证明,最强的能力来源于人本身。
随着江北机场航班量的与日俱增,飞行保障任务对气象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此次技能比武,一线员工可以发现各自日常业务中的短板、努力提高应急实操能力,并且互相汲取养分,互通有无,共同成长,做好安全运行保障。
因为目前在气象行业,高科技应用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最先进的技术也只能做大空间和长时间段的预报。比如整个重庆市范围,而机场在地图上甚至还不足一个肉眼可见的点。目前的科技水平是很难做到逐时精准预报的,更何况飞机每分钟都在起飞降落,这些都需要预报员通过长期的经验累积,和对数值预报产品的修订后作出更精细地判断和结论。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王渝凤/文 通讯员 代晴 田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