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也带来一个问题:一个自以为认知正常的人是否要先证明自己是有彻底民事行为才干的人,才干处理意定监护协议?
事实上,在赠房生果摊主作业之后,93岁的老蒋为了做公证不得不自证“洁白”——他去了两趟医院做认知状况评价。第一家医院,排队人多,评价人员不耐烦,好几个问题他没听清就过去了,成果,分数很低;又去另一家医院,这回作业人员情绪好,他拿到了证明自己认知正常的文件。
“我一个正常人,为什么要证明自己是正常的?”他后来忿忿地反诘公证员。
作为国内最早引进“意定监护”概念并参加相关立法作业的法令学者,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婚姻家事法与妇女权益维护法研讨中心主任李霞以为,意定监护准则的本质在于法令对个别志愿的尊重和维护。
“一个人患了精神病,就判别他是无行为才干人或许短缺才干人,这个思路是过错的。”李霞说。监护的意图是为了维护,而不是为了掠夺。约束行为才干和无行为才干现在在我国没有区别。而立法的准则应该是你有多少残存的知道才干,法令就确保你多少残存才干的完成。
她介绍,国外选用的是行为才干推定准则。行为才干的掠夺和约束是掠夺人权的一项准则,普通人无权掠夺人权,只要法院有权宣告无才干人或是约束才干人。一切人非经法定程序宣告一概在法令上是有才干的。
但是,也有社会组织的负责人表达疑问,在实践的操作中,公证员也是普通人,未必每一位公证员都满足资深、详尽,若请求人成心挑选不走法定程序宣告,仅依托公证员判别请求人的认知状况,是否满足确保请求人的权益? 是否需求公权力的干涉?关于刚刚起步的意定监护准则,这些都是亟待细化的问题。
监护
赠房作业中,最挑动人心的,是白叟赠送的价值300万元房产。但是,在冯爱芳处理成功的案子中,在“监护及其他必要费用开销”这栏,她写得最多的是“系无偿监护”。
冯爱芳说,实在的意定监护,应该和产业分配切割。
冯爱芳在拟定的大多数意定监护协议,会写明“监护人实行监护行为,系无偿监护”。 邬林桦 摄
李霞解说说,监护人的责任是署理被监护人行使法令上的决议权和挑选权,“比方在手术赞同书上签字,署理被监护人处置财物,也包含替监护人挑选入住哪家养老院等个人业务。”
签定意定监护协议并不意味着监护人具有被监护人的产业承继权。“假如协议中清晰了监护人的承继权,将来产业才干由监护人承继;假如没有约好,监护人就无权承继,被监护人的产业按法定方法承继。”与此一起,担恣意定监护人也不须亲身事实上照料被监护人,而是署理人,署理被监护人做决议并处理被监护人的相关业务,“这才是‘正确’的署理和照料。”
现在,关于意定监护准则,并没有详细的法令细则能够遵从。每份协议冯爱芳都要从零开端,引导两边一步步达到共同。“意定监护协议不该该有共同模板,要根据当事人的不同诉求,定制化内容。”她说。在一次研修班上,冯爱芳曾与几位讲师评论要不要把协议做成范本分发给来听课的公证员。评论后,咱们共同决议,不给模版。“给了模板就简单套用模板。”“咱们期望公证员自己去深挖,聊清楚托付人和监护人的联系和需求,逼他们自己去做个性化的公证协议。”
不过,大部分来处理意定监护公证的人都难以讲清楚自己的需求。冯爱芳就会换个问法,“你不期望他们署理你决议哪些事?”
在一次关于意定监护讲座上,普陀区公证处公证员李辰阳介绍过一般意定监护协议触及的内容:一个大箭头,从左向右分部着人生的几个阶段:清醒阶段,模糊阶段,逝世,身后。他常会给请求人一份《我的五个期望》的问卷,以组织模糊阶段的救助组织:比方是否承受心脏复苏术、运用呼吸机、插胃管等操作……是否在病重时有相片挂在病床邻近,临终时需求什么样的音乐陪同等。请求者们很喜爱这份问卷,“对人生如同从头考虑了一遍”;也有许多个性化的需求,比方很人期望逝世后不告知子女,让自己悄然无声地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