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通惠河志》《万历通粮厅志》校点整理本出版

2021-02-10 10:40:27 作者: 新书推荐:《

在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讨室、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领导下,由北京市方志馆安排校点的明嘉靖《通惠河志》《万历通粮厅志》近来正式出书。

1、《通惠河志》

该志编撰者是明代吴仲,是专门记叙通惠河前史的志书,也是北京现存最早的河渠志书。

明代通惠河坐落北京城东部,是元代挖建的漕运河道的一部分。元末明初,通惠河上段从白浮泉至瓮山泊现已抛弃,从万宁桥到东便门河道现已不便利通航,漕船舶能到东便门外大通桥下。今后通惠河又遭淤塞,不能通船,粮船至通州张家湾即卸船转为陆运。嘉靖六年(1527),时任巡按直隶督查御史的吴仲主张修治通惠河。把通惠河与北运河漕运交接点改在通州城北,北运河运来的米粮行至此,由人工搬运到通惠河船上,到大通桥再陆运至朝阳门。这种方法比悉数陆运省力得多,便利得多。吴仲因修河之功被通州大众建祠留念。

嘉靖九年(1530),吴仲在到差处州知州的途中,途径通惠河,他追思往事,深感“日远人非,无所于考”,所以编成《通惠河志》一书。

全书记叙了通惠河的开挖前史、闸坝建置、公署建置、修河费用、主张修河奏议、修河碑记等,是有关大运河的重要前史文献。此次收拾,将本来影印件和点校收拾本同册出书,为大运河文明带的建造供给了新的参阅,也期望借此进一步推进运河文明研讨,促进运河文明传达。

2、《万历通粮厅志》

通州是京杭大运河北部的要害点,声称国家漕运的“咽喉之地”。为了加强管理,明成化十一年(1475),朝廷于通州设置新的组织——户部通州坐粮厅,简称通粮厅。它长时间驻守通州城,故名“坐粮”,掌管通州区域运河沿岸国家仓储的运送、保管、发放事宜。通粮厅的主管官员称户部通州坐粮厅郎中。

时任坐粮厅郎中周之翰使用公事之余,纂修成《通粮厅志》十二卷(校点本共20万字)。《通粮厅志》成书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记录了从成化年间建立组织到纂修《通粮厅志》这一百多年间的大事,包含通粮厅的设置源流、下辖粮仓状况、组织功能、历任各级官员名录、通粮厅经手的漕运准则、北京运河水道河防状况、通粮厅官署建制、本厅分担的各县各卫库房和闸坝、本厅主管河工民役、北京运河相关奏议和碑记等。每卷皆区别专题、排比史料,便于今世读者检索使用。

本书保存了很多明代通州仓储、漕运相关史料,可以协助读者了解明代北京漕运准则及前史沿革,也有助于保存运河前史文献资源,然后推进北京市大运河文明带建造进一步“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