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奶奶继续上班,妈妈在家全职?

2021-03-10 23:16:21 作者: 延迟退休:奶

不过,很多人会觉得:不要紧,我还有房子。

资产并不能养老

过去三十年资产的上涨,货币的贬值,让中国人相信,攒钱一定要去买房子,才能把钱保值增值,关键时刻再换为现金,治病、养老,所谓“儿女靠不住,唯有房子好,房产恒久远,一套可养老”。

不过,遗憾的是,这种新时代的养老观,现在看来似乎是确凿无疑的真理,但实际上却是刻舟求剑,用一成不变的方式去应对将来的变化。现在的资产,很可能支撑不了80后在2050年代的晚年生活。

本质上,养老是一个“劳动储蓄、在将来再次转换为劳动”的过程:人年轻的时候,把劳动变为钱储蓄起来,或变为资产放在那里,然后,在年老的时候,把现金取出来,或把资产出租、变卖换成现金。

但有了现金,还需用现金去购买当时生产出来的产品与服务,比如衣食住行、老人所需要的医疗、护理种种服务。这些产品与服务都是当时的年轻人所生产的。

所以,年轻人与老年人的比例,会影响资产、劳动力的相对价格比,从而影响老人的相对支付能力。

以房租与护工的工资为例,老人越来越多,年轻人越来越少,随着居住需求的下降,房租会下降,房子也会变得越来越便宜。另一方面,由于劳动人口的减少,年轻人、或者说劳动力的工资会不断上涨。

老人年轻时准备的,现在看起来很值钱,租金很高的资产,比如房租收入或房产等等,在飞速上涨的劳动力成本面前,换不了多少年轻人的劳动,其有效购买力都会大打折扣。

现在,一个80平方的房子的房租,足以支付一个护工一个月的工资,将来,随着房租下降,工资上升,大概率可能就无法支付一个护工的工资了。这就意味着,在这个过程中,当下的青年人、中年人为未来储蓄的劳动就会遭到一个很大的损耗。

所以,资产不能养老,只有当期的劳动,才能真正养老。这就会涉及到一个概念:抚养比。

延迟退休:奶奶继续上班,妈妈在家全职?

中国将在2022年左右,进入深度老龄化,届时65岁及以上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4%以上。

延迟退休的实质是改变抚养比

按照联合国定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了老龄化;比例达到14%即进入深度老龄化;达到20%则进入超老龄化。

中国将在2022年左右,进入深度老龄化,届时65岁及以上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4%以上。在这个过程中,抚养比会逐渐加大,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幸福。

据预测,到205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左右,我国将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我国老年抚养比将由目前的2.8:1达到2050年的1.3:1,这意味着,1.3个交养老保险的人要供养1个老人的退休金。

在金融意义上,老人无法退休,不得不去工作,其实可以看作某种程度上的政府养老金债务违约。其实,这里的本质问题不是数目字上的钱,国家可以印钱,可以通过从通胀中收取“铸币税”从而赚到钱。

对国家而言,印钱和发钱是对劳动的分配,给老人发钱,这意味着把年轻人创造的财富更多地给了老人。年轻人本来就少,现在给他们施加更大的压力,就会损害经济的长远发展。

所以,抚养比的背后,其实是“劳动比”,即劳动的人与不劳动仅消耗的人的比例。也就是说,要解决养老金“不足”的问题,就要增加社会劳动的总量。

打个比方,20年后,一对年轻夫妻,女方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父母要养,男方这边也是,相当于一对夫妻要给12个老人养老。放在更大的社会层面上,能从事生产的年轻人少了,但需要养老的老人多了。

显然这会造成很大的问题。但如果他们的父母也在工作,就相当于6个人养8个老人。如果祖辈当中的老人,也有一些工作,抚养比就会进一步下降。

这就是延迟退休。

延迟退休的实践

延迟退休年龄也是世界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普遍做法。目前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退休年龄普遍都在65岁以上。国家发展中的失误,只能由每个国民承担。所以,从延迟退休中获得更多的劳动,推迟兑现养老金债务,也是每个国民必须接受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