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来批判那些冷漠的“看客”。
这些“看客”们,他们只管冷眼看热闹,却从来不会伸出援助之手。
这种行为,显然是不可取的。
但是,还有一种人,他们总是喜欢干涉别人的“内政”,明明别人已经明确表示出了拒绝,他们却还是“热情”不减,结果令别人厌恶。
这样的行为,也是不可取的。
我们的热心,只有合理的运用,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看不惯别人,是自己修养不够
有的人,管别人的动机,是出于看别人“不爽”,所以想要去“管教”一下。
这种人,自视甚高,认为只有自己所坚持的理念、价值观,才是正确的、才是符合社会准则的。
其实,这样做,恰恰暴露了自身的心胸狭窄,修养浅薄,容不下差异。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于这个世界,都有自己的看法与对待方式,是很正常的。
不能理解这种差异,甚至强迫别人去改变,既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也侵犯了别人的自由权。
这个世界,如果都是一体化的东西,那这个世界该有多么单调啊。
只有允许各种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行为方式存在,这个世界才能“百花齐放”,才能绚烂多彩。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方式,没有违背了社会准则、没有违背了道德法律,那么,我们就没有资格去管别人。即使我们看不顺眼,我们也没有权利去非议。
“海纳百川,有容纳乃大。”一个人能够容得下自己看不顺眼的人、看不顺眼的事情,才是一个人心胸宽广的体现。
当然,当我们看到一些违背社会准则、道德法律的行为,在有能力的情况下,挺身而出,也是义不容辞的。
不多管闲事,是一份自觉
古人说:“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
一个人最大的责任,就是把自己管好,让自己的思想、行为不断的精进,而非把目光总是投射到别人身上,对别人指指点点,议论不断。
只有先“扫好门前雪”,才有资格关心别人的“瓦上霜”。
即使关心,也要得到别人的同意,不能强行“关心”,更不能妄图做别人家的“主人 ”,替别人“当家做主”。
什么是“闲事”呢?
所谓的“闲事”,一者就是鸡毛蒜皮之事,没有必要花费精力纠结在其上面;
二者,就是与我们无关的事情,是别人的“内政”,我们既没有资格插手,当事人也不愿意让我们插手。
对于这样的“闲事”,克制住自己去管的冲动,是一份自律。
言语,虽然是无形的,却有着惊人的破坏力。
本来是别人家的一件小事,却被一些好事之人,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像讨论“学术问题”一般热情,最终,闹得众人皆知,谣言纷飞。
这便会严重地伤害到别人。
能管住自己的嘴,是一份自觉,也是一份涵养。
收起你的控制欲
有的人,喜欢管别人,看似是为别人好,其实这只不过是借口罢了。
“为你好”,是他们为了“控制别人”而说出的最可耻的借口。
本来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控制欲,想要别人听从自己的意愿,却把这动机美化为“为别人好”,在这美好的借口下,肆无忌惮地行“控制别人”之实。
别人听从便罢,不听从,他们便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批判别人不知好歹。
所谓“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披着“为你好”的外衣,顶着“道德”的帽子,来控制别人、剥夺别人的自由,是一种大恶,是一种对“道德”的亵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