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民众生活质量提高后,南方已经有了冬季供暖的需求。传统方式烧煤会造成雾霾,用天然气会造成气荒,电采暖又费用高,因此清洁能源的推广势在必行。
宋鑫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解释称,清洁能源一般指水能、风能、太阳能等。他提到的清洁能源供暖模式,可以理解为一种系统的集中供能工程技术。
简单讲“就是利用河水冬暖夏凉的规律,利用一些先进的实用技术和设备,实现冬天供暖夏天制冷的功能”,为民众服务。
“清洁取暖的技术,国内已日臻成熟,南方地表江河水、市政污水,以及北方工业余热、浅层地热能,都有着不错的潜能,具有规模化利用的条件。”
他举例称,“典型的就是贵阳的项目,将穿城而过的河水打造成‘绿色空调’,实现了冬天供暖、夏天供冷的目的,总面积800多万平方米,已完成350万平方米,为2.1万多户居民提供了服务,且不会造成污染”。
中国节能下属建筑节能公司的一位技术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项技术并不苛刻,南方很多有河流的地方都能实施,目前已在全国40多个城市进行了探索”。
比如在北方主要有雄安、吉林、郑州、包头、青岛、西安等城市,在南方有贵阳、南京、重庆、长沙、南宁、福州等城市。
同样支持南方供暖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他在今年两会上提出了“加快发展我国南方百城供暖市场”的建议。
周洪宇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提南方供暖的建议了,此前已连续提了好几年,但今年尤为特殊,且与往年所提不同。
据其介绍,南方百城是指淮河以南到长江沿线的“夏热冬冷”地区,包括上海、重庆、武汉等101个城市(简称“南方百城”)。
这些城市不仅是本次疫情的重灾区,也是我国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地区,同时还是发展“新基建、新经济”的适宜地区。
对于周洪宇所提建议,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魏楚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及他的研究团队也有参与调研,并为之做了研究支撑。
据其研究团队测算,到2020年,南方百城具备供暖条件的潜在家庭为451万-1266万户,到2025年将增至1778万-3125万户。
那么南方如何实现供暖?周洪宇提出的《关于加快发展我国南方百城供暖市场的建议》给出了四点建议:
首先是采取先试点、分步走,逐步实施策略。在供暖地域上,第一步考虑中东部省会和重点城市,第二阶段考虑西部省会和重点城市。最后覆盖其他地市县域。
发展模式上也分阶段,一是充分利用现有的产能和管道,发展分户自供暖,二是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开发热能综合利用,最后,先行先试城市建成区域能源互联网。
其次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在政策上做好协同,引导供暖市场良性发展,同时破除制度性障碍,畅通融资渠道。
魏楚认为,技术、市场、政府和企业都不能缺席,又要有统一规划,比如说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可以互联互通,禁止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市场。
同时还要因地制宜,南方各地条件不同,“一个市不同区不同镇都条件不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到2020年,如果采取分户自供暖,将拉动包括取暖设备购置、家装、能源消费等共计1184亿元;如果采取集中或区域供暖模式,将拉动能源消费126亿元。
到2025年,上述两种供暖模式对应的消费支出将增加到3160亿元和483亿元。据此魏楚认为,南方百城的供暖需求很大,应该尽快发展南方百城供暖市场。
“南方经济条件改善,是呼声变大的根本原因”
南方供暖问题不仅是“新老问题”,还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存在着一条供暖分界线,大致以秦岭和淮河为界线。
关于供暖分界线,比较普遍的说法是“50年代时,当时全国经济条件比较落后,能源又紧缺不能全面供暖,所以划了一条集中供暖的界线”。
据魏楚称,“供暖分界线的来源也不好考证,我们团队也调查过,并没有发现哪个文件明确了其来源”。
“从全球同纬度地区看,采取统一集中供暖的国家也比较少,大部分是分散供暖,或者说是区域供暖”,魏楚说。
谈到南北供暖,魏楚特意强调称,“许多人都有这样一个误区,一谈到南方供暖就想到集中供暖,想到会照搬北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