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时光匆匆流去,我只在乎你。
人生几何能够得到知己,失去生命的力量也不可惜。
和妻子一起听完那几首歌,桂军民就回家了。曾经相伴30年的两个人,在那短短几十分钟的“相聚”后,一个回归人间日常,一个静静待在零下196℃里。
在可以预见的日子里,他们将不复相见。
无论国内外的人体冷冻机构,都会在合约上明确写明“不承诺复苏”。
真的会有解冻的那一天吗?那时候的世界能治好癌症吗?再次醒来的人,是否还有从前的记忆?是否还是原来的那个人?她该如何面对崭新的世界?
这些问题,都没有准确的答案。
桂军民的解决方案是,自己也签署人体冷冻的协议。假如有一天科技真的能解冻冷冻人,他陪妻子一起去面对未知。
“她醒来一定很孤单,我去给她作伴。即使那时候的世界再陌生,至少我们还有这三十多年共同的记忆,我们还可以一起回忆回忆。”
为了让妻子“醒来后知道世界发生了什么”,桂军民每年都会记录下这一年发生的大事。如果有一天真的能一起复活,“她睡着的这些年月,我一点一点跟她补。”
他害怕妻子的相片晒褪色,便一张张翻拍后再配上文字保存起来。有关妻子的故事,能想起来的他都花时间写下来。桂军民知道冷冻也许会给大脑带来不可逆的记忆损伤,他也很清楚“她将来活过来,也许她还算我的妻子,但真正严格意义上来讲,她是一个新的重生的人。”但是他还是在心底盼望着妻子能够记得一些这辈子的事,尤其是关于“她是谁”的事。
“她可以忘了我们,但不可以忘了她自己。”
妻子冷冻三个月后,桂军民接受了一次采访。在结尾,记者问他:
——“假如她醒过来,你觉得她还会再爱上你吗?”——“我觉得她还是会的。”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在展文莲之前,因胰腺癌去世的儿童文学作家杜虹,是中国首位选择冷冻身体的人。
2015年,当时中国还没有冷冻机构,61岁的杜虹在几个热爱科幻的北京青年志愿者的帮助下,联系上了唯一一个能到中国进行手术的美国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会。
杜虹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她是获得雨果奖的大热科幻小说《三体》的编审之一。一直都是个科幻爱好者的她,对《三体》中的很多情节完全相信。在得知自己患病后,杜虹跟女儿说,自己也想尝试《三体》中描写过的那个冷冻手术。
“妈妈说,50年后能否有效是未知数,但她不介意用自己的遗体做实验,新兴科技总要有人尝试。”为了实现杜虹的心愿,她的女儿女婿卖掉了在北京20多平的一套养老房,加上杜虹的一生积蓄,凑齐了手术所需的75万元,和阿尔科签了协定。
杜虹与女儿的合照
人体冷冻可以全身冷冻或者仅头部冷冻,前者的价格远远高于后者。杜虹一家凑出的75万人民币,只够冷冻头部。
这意味着杜虹能够留在这个世上的,只有一个大脑。
2015年5月30日,陷入弥留之际的杜虹对这些年来相依为命的女儿说:“我想抱抱你。”这是她的最后一句话。
杜虹的冷冻手术一波三折,由于医院不同意在现场进行冷冻,冷冻团队寻遍了北京,最终在一家殡仪馆里完成了灌流手术。
由于是当时的中国第一例,杜虹和女儿都同意了全程记录手术过程。两位志愿者,一个全景机位,一个特写机位,拍下了杜虹冷冻以及开颅的全过程。
美国阿尔科的专家,正在准备杜虹手术
随后,杜虹的遗体被放入干冰中带回美国,她的遗体经过人头分离,大脑被保留在-196℃的冷冻液氮罐中,身体则依据遗愿捐献给阿尔科进行冷冻研究。
在《三体》一书中,人类为了送一个探测器去获取三体世界的情报,举全人类之力,将癌症患者云天明的大脑送到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