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垃圾强制分类4月有余,来听听这些“守门员”的所见所感!

2021-03-19 21:53:41 作者: 南京垃圾强制

记者走访发现,两套分类“办法”在同一个小区内并行的不是个案,此外即便在同一个小区,也存在“配合”和“不配合”两类人。蛇义凤拉起家常,还有一些年轻人,早上急匆匆要上班,就一边跑一边留下一串喊声:“对不起阿姨,您帮我分一下吧,我上班来不及了!”遇到不配合的住户,不会生气吗?“也没有办法”,跟记者见到的大多数指导员一样,蛇义凤表示无奈,“习惯养成总要一个过程。”令人欣慰的是,5栋从今年1月底开始建好垃圾亭并配有指导员,“恰好经历了一个过年,没有回老家过年的居民,经过一个多月,大多形成分类习惯。”蛇义凤说,接下来,她有信心教会其他居民准确分类。

“我是党员,指导分类也要是先锋”

除了专职垃圾分类指导员外,还有一些志愿者义务提供垃圾分类指导。2月27日,记者在栖霞区尧化街道青田雅居见到,沈学英正在向另一名志愿者杨德永学习“如何引导住户分类垃圾”。“他引导垃圾分类爱动头脑,总能想出最好的办法处理小区垃圾分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沈学英对杨德永赞不绝口,他们一共有15名退休老人,义务为十余个垃圾分类站点站岗,引导住户分类垃圾。

“关于垃圾分类,其实没有什么妙招,就是不断询问住户需求,例如,晚上无人引导时,垃圾桶盖到底要不要打开?”杨德永总结经验。综合住户反馈和分类要求,他决定打开一两个,此后第二天早上发现,垃圾不再是简单地堆在桶边,连分类准确率也提高了不少。

“垃圾桶摆放的点离我家太远!谁有时间走这么远扔垃圾啊!”看见记者在,附近健身的老人走过来“吐槽”,满脸不悦。杨德永也不争执,只是坦然解释:“撤桶并点后,每个楼栋楼下不再有垃圾桶,环境是不是确实干净了不少?为了照顾住户原有习惯,撤桶并点也是循序渐进推进的,由每栋楼下一个点,变成每两栋楼下一个点,再到三栋……”听了杨德永的话,“吐槽”老人不语。

尽管在志愿引导垃圾分类的过程中,杨德永也遇到过少数不讲理的居民,甚至不乏大吵大闹的,但他说:“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我个人受点不理解又算得了什么;每个人把自己生产出来的垃圾分分类,这点麻烦又算得了什么。”杨德永是老党员,他认为党员应该为社会多做益事。“习惯改变需要一个过程,南京施行垃圾分类4个多月以来,居民分类意识已经在慢慢形成。”杨德永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刘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