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电影剧本更巧合!”女子刷视频发现“老公”在寻亲,一查竟然发现……

2021-03-22 02:39:26 作者: “比电影剧本

母亲(中)见到失散20年的儿子陈金滨(右),泣不成声。(受访者供图)

善心织网

“嗒嘀嗒——”福建的志愿者同事向刘红涛发来陈家团聚的现场视频。“久别的亲人见面的那一刻,总是能让我很激动。”这位来自河南省中牟县的41岁村干部微微一笑,而后又马上转向了其他求助信息或可能的线索。

加入“宝贝回家”七年来,刘红涛已参与帮助上百人找到亲人。这一组织成立于2007年,如今在全国共有30余万名像刘红涛一样的不收取丝毫费用的志愿者。

从曾经的网络论坛、聊天群组,到移动时代的各种自媒体平台,该组织多年来利用各种渠道汇总、沟通信息,共促成3000余个家庭团圆。

刘红涛的母亲患有智力残疾,长年照顾母亲的经历使得他一直关注身边的流浪人群,从年轻时就常常帮助一些走失人口回家。几年前,从本地媒体上得知有这样一个组织,他十分兴奋,当即决定加入。可是由于几乎完全不会操作电脑,他还曾一度被组织“开除”。

怀着助人的强烈愿望,刘红涛不断琢磨练习, 从一开始发布一条消息要七八个小时,到如今只需要五分钟。更难得的是,他在平台上开通三年多的个人账号现有近40万粉丝,为所有志愿者之最。

刘红涛和寻亲者走进央视《等着我》节目

几乎每天晚上,忙完自己的本职,刘红涛开始在电脑和手机上,认真回复每一条留言,筛选可能的线索,经常忙到凌晨一点多,顾不上跟任何人说话。

家人也习惯了在一旁看着他:笑了,可能是有希望牵线成功;皱眉头了,就可能意味着一次希望的落空。“我要求自己每天都处理完当天收到的信息,不能因为我而耽误人回家啊。”他说。

刘红涛自称记性并不好,但却能够清晰地记得处理过的许多案例: 一个年近百岁的老奶奶,找回家乡后竟然还能见到年龄相仿的发小;一名小时候走失的青年,找到亲人后才发现双方在同一小区里一起生活了多年;一名被抛弃的遗腹子,从小孤独长大,找到姨妈到才猛然体会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孤单……

太巧合了

愿天下无拐!

“每一个案例都有独特的感动之处。”刘红涛说, “特别是近些年,像福建陈家这样的案例更是让人感叹世事之巧,也让我们相信如今通过运用新媒体真的可以帮助更多人找到回家的路。”

新科技助力寻人,这样的例子并不罕见。公安部于2016年5月在全国范围内上线“团圆”系统, 运用“信息化+打拐”的方式建立起儿童失踪信息发布的官方渠道,截至2020年5月已发布儿童失踪信息4467条,找回4385人。

“一方面,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特别是脱贫攻坚的推动,包括盗抢儿童案件在内的拐卖人口案件数量近年来呈下降趋势。”朱仁忠一案负责人、重庆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拐卖案件侦查支队支队长樊劲松说,“另一方面,随着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公安部门打击拐卖案件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樊劲松介绍, DNA鉴定技术、人脸识别技术等,都已经广泛应用在儿童拐卖案件的侦破中。这位从事打拐工作21年的民警自己也开通了新媒体账号,他认为新媒体平台可以更好地发动群众的力量来帮助群众。

图为陈金滨(后排左三)、陈金鸿(后排左五)与家人的团圆照。(受访者供图)

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后,陈金滨早早就将微信更改回了本名。虽然并没有一起长大,但他发现哥哥和自己仍然有种双胞胎的默契,大到对人生的看法,小到吃饭的口味、走路的样子。

“感觉每天心情都好好。”他在一条朋友圈中写道。哪怕这半个月来,他每天只是陪在父母身边,吃饭、聊天、走亲戚、跳跳广场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