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通过海豹(人南店)客服的朋友圈发现,去年12月18日,该店显示“正在营业中”,从被查到重新“开业”,似乎不到20天。
3月23日,红星新闻记者又来到位于佳年华·时代晶座小区的“海豹妈妈”店铺。
记者看到,其门口挂着“海豹妈妈”的木牌。记者敲门后,一位穿白大褂的女性前来开门,记者表明身份后,问:“你们这儿在做性别鉴定吗?”
该女性连答五声“没有”,然后又说:“老板没在。”
随后该女性拒绝接受采访并将记者推出门外。大约十分钟后,“海豹妈妈”的木牌被摘下。又过了十分钟左右,刚才开门的女性换上便装,背上包离开门店。在电梯处见到记者时,她打开手机电筒,改走光线昏暗的楼梯离开。
“海豹妈妈”
部门回应
没有直接证据 曾认定涉嫌非法行医
3月23日,成都市武侯区卫健局综合监督科相关工作人员告诉红星新闻记者,2019年3月1日,该局接到群众举报,联合武侯区市场监管局,对位于人民南路四段27号商鼎国际1-2-709,同样名为“海豹妈妈”的孕婴摄影店开展检查,“当时其场所内有一台超声影像设备,一名工作人员正在对一名孕妇开展检查,据称是在做四维照相”。但是因为取证很困难,没查到直接证据,“我们把相关线索抄送武侯区综合执法局进一步调查”,因为相关情况不适用相关条例,当时认定为涉嫌非法行医。“我们第二次去查的时候,这家店关门、搬迁了。”
3月24日,记者将把所掌握的证据交由成都市卫生计生监督执法支队,支队再转交给属地卫生执法部门进行处理。
成都市卫生计生监督执法支队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以下简称“两非”)历来是国家严厉禁止的行为。成都市为保障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平衡,对“两非”行为的打击查处一直处于高压态势。
该工作人员介绍,近三年来,全市以“两非”为检查重点,对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及其他社会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共计1328户次,但由于“两非”违法行为存在当事人配合度较低、客观证据取证不易、流动性和隐蔽性较强等特点,最终查处成功、证据确凿的“两非”案件仅3起,罚没金额共7.3万元。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以及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由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者卫生行政部门依据职权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一万元以上的,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六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一万元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新闻链接
国家禁止胎儿性别鉴定
有人非法鉴定胎儿性别被判刑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在我国,出生人口性别结构失衡严重,联合国将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正常值设定为103—107:100 (即每出生100个女孩,相应出生103—107个男孩),其他值域则被视为异常。而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离正常值且不断升高,2004年达到最高峰121.18,2008年后连续小幅下降,2019年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0.14,尚未恢复到正常范围。
人口学者黄文政、梁建章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前社会的出生性别比失调是性别偏好、生育数量限制和胎儿性别鉴定这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后果。此外,在极端情况下,一些地区甚至出现将已经出生的女婴遗弃、杀害的情况。
虽然明知进行胎儿性别鉴定违法,但记者查询了解到,此类事件时有发生。
2016年,安徽一助产士为了牟利数次为他人做胎儿性别鉴定,因触犯法律,她被判有期徒刑2年,并处罚金6万元。
广西宾阳县的吴某在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间,以牟利为目的,在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情况下,购买B超机,非法为60名孕妇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并收取10至600元不等的费用。其中,因胎儿性别鉴定确定胎儿为女性后,选择终止妊娠的孕妇有15人。因胎儿性别确定胎儿为男性后,违规超生的孕妇有18人。最后吴某以非法行医罪被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