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张明几乎拒绝了所有的陌生来电。
对此,他曾说明,“有时候我正在给父亲喂饭,突然有人打电话。这不是打扰我生活嘛?”
人们关心的无外乎是否为强迫婚姻,这一点,他已不厌其烦地解释过。
这一切纷争的起源,其实是半个月前自己的一场婚礼,原本都希望热闹点,没想到现在最渴望的是:安静。
【1】寻常婚姻
2月27日,农历正月十六,小瑞在年满20周岁的第二天,穿着一件粉色的羽绒服,胸口别着一束新娘喜花,来到55岁张明的家。
这是张明第一次结婚,他提前为婚礼做了不少准备。按照村里的习俗,他租了两辆车去接亲,还花了一千多元,在家里摆了三桌酒席,宴请亲戚和村民。每扇房门边都贴上了“珠联璧合”、“花好月圆”、“百年好合”的对联。
夫妻俩的婚房是刚收拾出来的,以前只用来放杂物。张明为了方便照顾父亲,和他睡在同一个房间。婚礼之前,他赊账定做了一张有白色皮质靠背的床和一排衣柜,这是家里为数不多的崭新家具。白色的柜门上印着牡丹花,写着“家和富贵”。床头的墙上贴着喜字,旁边是一幅大胖婴儿的图画。
婚礼上,新娘小瑞坐在床边的椅子上哭,新郎张明帮她擦眼泪,又递给她半块馒头。旁边的女人说:“你这还享福呢,正常人还没有你这个待遇呢,瞅瞅,新郎官对你多好。”
小瑞没有说话,只是哭。她是二级智力残疾,由父母做主,嫁给了十公里外、大她35岁的张明。
这段视频被传上社交媒体,给两家人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轩然大波。这段婚礼不被一些人祝福,很多人都在可怜这个没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女孩子,她的幸福将会如何安放。
“现在全国都知道这个事了”,指责、流言、人群和摄像机都涌向河南驻马店泌阳县的这个村庄。
起初,张明和小瑞的父亲姚书还会做出回应和澄清。很快,他们对陌生人的诘问和媒体的采访就失去了耐心,将陌生电话一律挂断。
这场婚事原本是一场不打算声张的婚礼:以往村里有人嫁女儿,总要风风光光地宴请宾客、放鞭庆祝。姚家没有办酒席,门口没有贴喜字。门上还贴着迎新春的对联,全然看不出办喜事的痕迹。村民姚平说,那天正好是赶集的日子,不少人都去了街上,直到第二天有人从泌阳县过来打听,他才听说,姚书家的女儿出嫁了。
被网络围观者争议的这场婚礼,在村里人们看来,都觉得十分寻常。以前村里也有过年轻智障姑娘嫁给大龄光棍,“都是你情我愿的,过得挺好”。
张明岁数大,家里条件也一般,村民们觉得,这已经是孩子不错的归宿,“以前偶尔看到没人照顾的智障,跑到村里要饭,那更可怜”。
【2】智障少女
小瑞的老家在河南南阳市桐柏县边界的一个村庄,这里是桐柏、唐河、泌阳三县交界处。想去任何一个县城,都要先走至少3公里,才能到搭上大巴车。
大巴发车看效益,“如果这一趟没人,他就不跑了,可能你等了好久都等不来一辆”。村民家里基本都有电动车。他们很少去县城,“一年都不一定能去一次”,一位村民说,“除非是有酒席,或者家里人生病了,才会去”。
姚书今年66岁,家中兄弟5人。他最大的两个哥哥已去世,三哥七十多岁,一生未婚。打了一辈子光棍的人不罕见,根据泌阳县委一位官员的估算,“经济条件不太好的人里面80%都是光棍”。在这个村2017年度给一般家境的居民建档立卡的公示表上,有些人家庭人口为1。
姚书最小的弟弟的经济条件好些,有一儿一女。五六年前,弟弟搬出村子后,把二层平房留给姚书一家三口住,政府还帮他们做了一些修缮,在二楼装上了栏杆。
姚书在广东打过两年工,之后一直在家种地。他们有近八亩田,此外,兄弟家的地也留给了他,种着花生、小麦、玉米。2017年脱贫之前,姚书一家三口是建档立卡的帮扶对象,他和妻子在政府安排下担任公益岗,在村里做保洁,一年的补助是每人5000元。
在他40多岁时,姚书经人介绍讨了个老婆,四川人,比他小两岁。又过了两年,女儿小瑞出生了,这是姚书的独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