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EMBA走进广深,聚焦“科创赋能城市未来”

2021-03-31 13:20:54 作者: 复旦大学EM

复旦大学EMBA、南方周末联合主办“走进大湾区,沪穗商业人物对话”城市论坛,聚焦“科创赋能城市未来”这一主题,请到商界、学界的嘉宾,从科技、经济、产业等多角度探讨踏浪逐新将面对的机遇和挑战。200多位复旦大学EMBA学生特地从上海转战广州,现场参与本次论坛。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部署了“十四五”期间四个方面重要内容: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科创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一场伟大的科创革命正在酝酿之中。

上海和大湾区被明确定义为国际科创中心,拥有丰富的创新资源。以广州为起点的广深港澳科创走廊,拥有最强的科创实力,高质量的科创空间,既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分享价值,又能不断丰富和完善产业生态,推动智慧城市生态体系建设。

本次论坛,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教授致开幕词。时代中国董事会主席,复旦大学EMBA同学会总会执行会长、复旦大学EMBA同学会华南同学会会长岑钊雄致欢迎辞。广州市社科院副院长杨再高,比亚迪电子执行董事江向荣,腾讯微信事业群、企业微信高级行业总监陆昊,广州穿越千机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龄月进行主旨演讲。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复旦大学EMBA授课教授与南方周末科创力研究中心的专家一同参与论坛,与200多位来宾进行思想碰撞。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技术创造未来,拥有未来的技术才能真正取得长期的竞争力。过去20多年中国的创新大多集中在商业领域,技术大多是引进的成熟技术,真正的科技创新非常少。要真正去推广科创层面,应当从政策、思想、意识、文化等各种层面全面拥抱科创,从政策制度的层面为科创事业提供更多支持。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

陆雄文教授认为,科创企业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会遭遇不同的问题,比如产权如何设定、股权激励、科技研发管理等。不同的行业、不同的技术,发展的规律不同,所需要的管理方法、策略不一样,管理学应该更多地去赋能科创,帮助科创企业成长。

广州市社科院副院长杨再高以《大湾区的创新基因》介绍了广州和大湾区的科技创新优势。他表示,“基因”的延续需要复制和裂变。大湾区包括广州市创新发展演变,经历过几个阶段,只有那些超越模仿跟随,能进入创新阶段的企业,才能生存下来,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大湾区到现在已经正式进入了自主创新的时代。在科创板上,大湾区注册的公司已有28家,占比13.5%,仅次于江苏和北京,主要行业分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新能源等。

杨再高从政策支持、营商环境、产业基础等角度介绍了广州和大湾区的科创环境,他认为,广州有非常好的科技创新土壤,商机无限。十四五规划中,在大湾区有很多重大创新布局,很多行业会发生革命性的变革,而拥有技术的企业和产业,肯定会“长生不老”。

比亚迪电子执行董事江向荣介绍了比亚迪制造新能源汽车的初心。为了解决空气污染和拥堵这两个问题,比亚迪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用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来满足客户的需要,尽到企业的责任。他表示,技术创新是一个厚积薄发的事情,把已有的发明创造综合利用进行“微创新”,可能会有很大的惊喜。

对此,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孔爱国表示赞同,他认为,真正的科创其实是一个生态,不能脱离企业家的生态而空谈科创。科创不仅要重视“从0到1”,更要重视“从1到100”的复制,如何去培育自己创新企业家的生态,也是上海和大湾区这样力争成为国际科创中心的城市和集群日后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腾讯微信事业群、企业微信高级行业总监陆昊从2020年疫情带给各行各业的压力入手,溯源了企业微信通过数字化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顺利渡过疫情的案例。他表示,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流量,却忽略了只做流量生意是远远不够的。所有的生意都是“人的生意”,离用户越近,离增长越近,人才是生意确定性的机会。找到更多的用户,并妥善维护,进行精准画像,才有更多把“存量”变成“流量”的可能。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