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是具体的,但工作是温情的。”欧阳路街道党工委书记王磊告诉记者,该街道历史上没有进行过旧改,配合旧改指挥部,党工委班子和居民党员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符合政策的基础上,用温情把自主可控的部分做到极致。”
在一轮征询启动后,街道组织专业摄影师,为每家每户拍摄了“家门口的期盼笑脸”留念照,为人们保留下对老屋的纪年。还发动地块内的学生,以“我在家里盼新家”为主题写下小诗,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待居民们搬迁后,街道还打算举办一场“我家老物件”图片展、实物展,让这些充满温情的老物件,成为人民奔向小康生活的生动写照。
如今,走进250街坊小小的旧改征收基地,一面是房源信息,另一面则是“塘里记忆绘画作品展”。其中,有一幅居民李根龙耗时半个月完成的新作《塘里接水站》,这既是他对这个曾经生活了数十年故地的纪念,也是对这段生活的道别。这幅画,画的是李根龙记忆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邻里相帮着在塘里接水站挤水、挑水、送水的情境。尽管接水站早已改建,但这份塘里的温情,就这样延续到了现在。
作者:单颖文
摄影:叶辰亮 单颖文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周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