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任正非对李一男仁至义尽,港湾的启动资金及设备正是来自李一男在华为由技术贡献等转换而来的股份,按照华为为创业员工提供的优惠扶持政策,李一男持有的华为股份价值的70%置换为华为设备,总计价值约1000万元。
北上创业之际,李一男与华为签了个“君子约定”:只做华为产品的代理商,不涉及产品研发。但任正非万万没想到,李一男很快就把这个君子协定抛到了脑后。
2000年8月15日,华为出台了关于内部创业的管理规定:凡是在华为工作满两年的员工,都可以申请离职创业,成为华为的代理商。公司为创业员工提供优惠的扶持政策,除了给予相当于员工所持股票价值70%的华为设备之外,还有半年的保护扶持期,员工在半年之内创业失败,可以回公司重新安排工作。但是,创业员工需要与华为签“君子协定”,只做代理,不能搞研发。
应该说,1996年华为市场部集体辞职,就地下岗,就地竞争上岗,是一次成功的新老交替。但2000年这次离职创业是失败的,成为华为永远的痛苦,时移世易。
因为这个时候,从华为出去的员工既不缺钱也不缺技术,缺的就是成功。他们之中有的比较厚道,去做华为没有做的板块;有的野心非常大,狼性十足,专门做华为正在做但还没有做好的板块,与华为形成竞争,只要有机会,就会不惜一切代价击败所有对手,包括华为。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1993年便加盟华为的李一男对华为太熟悉了,太了解华为是怎么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
华为一是抓住了交换机换代的大好时机;二是投巨资研发领先水平的产品;三是吸引了全国最优秀的通信专业毕业生,并让他们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四是以员工持股为中心的一系列激励措施。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华为业已成熟的体制已经使激励的边际效应大打折扣,像一辆车一样,到了保养和调整的时候。
李一男觉得自己的时代即将到来。“李一男”这三个字,在通信市场上就是金字招牌。在他面前,是一个巨大的正在形成的宽带数据通信市场,而且当前所有的技术他都懂,他不缺产品也不缺技术,不缺团队也不缺资金。
不久,港湾便获得了美国华平、淡马锡等机构近亿美元的风投。有了风投的加持,李一男的目标不再是做华为的产品代理商,他也有自己的梦想,他想成为下一个任正非,或者超越任正非。
转眼到第二年,已经有上百个华为研发和市场部门的核心骨干跳槽到港湾,其中包括华为国内市场主管副总裁彭松、华为数据通信部门总经理路新。曾有媒体披露,港湾私下收买华为市场和研发部门的核心骨干,这些人并不离开华为,而是回避港湾的相关研发领域和目标市场。
换句话说,只要是港湾想要的产品市场,华为内部就会自动避开。港湾甚至收买了华为北京研究所的一名员工,由其利用华为资源进行研发,然后和港湾共同成立合资公司。
市场不相信眼泪,也没有不变的情感,只有不变的利益。
2001年11月,港湾就在国内第一家推出了机架式以太网骨干交换机,一下子从代理商变成了华为最直接的竞争对手。2002年1月,港湾又在国内第一家推出了 ADSL/VDSL 混插大容量机架式 IPDSLAM 系统。2003年5月,港湾在国内第一家推出支持 OC-192接口的 T 比特核心路由器。港湾宣称“这些宽带网络建设中应用最广泛、最主流的产品领先于国内主要竞争对手12—18个月”。这是港湾对自己的评价,也是对竞争对手的评价,这个主要竞争对手说的就是李一男的老东家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