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鼓励中学生恋爱 快管管这些公众号

2021-04-09 06:44:50 作者: 竟鼓励中学生

“这些公众号对未成年人的信息收集并不合法,并且学生的肖像及可识别的个人信息都存在安全风险。”上海大学法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法学博士陈吉栋分析。

在去年公布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中,明确要求处理14岁以下未成年人个人信息需经监护人同意,在该法未正式实施前,按照《民法典》规定,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即便自己主动提供相关信息,由于未经监护人同意,这样的信息收集也不合法。

同时,“魔都中学生××墙”等公众号在收集信息阶段,并没有公开处理信息的规则,明示处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不仅如此,只要输入编号就可以获得相关学生的联系方式,也就是说,对于学生信息向第三方提供时,没有设置审查验证等程序,如果提供的学生信息确为真实,则有极大的安全风险。

“表白功能,须搜集表白对象的学校、姓名,本人姓名(可匿名)等信息。从公众号实际呈现来看,涉及姓名相关信息均以缩写表示,但也存在经由表白者、学校信息等结合推测出被表白对象身份的可能;还有抽奖活动,无论活动本身是否真正提供了相关奖品,对中奖者收集必要信息应为必要步骤,至少需要收集到中奖者姓名、住址、联系方式等信息,如果和前述收集到的肖像、就读学校等信息结合,不排除对用户人身与财产安全造成威胁。”还有为了“交友”而上传的照片,也存在着肖像权侵犯风险、隐私权侵犯风险、个人信息权益侵犯风险。

“照片信息与其他个人信息结合可以定位个人,导致人身侵害乃至犯罪行为;也存在一些网络黑色产业利用上述信息对个人进行骚扰、侮辱等,造成人格权侵害。”陈吉栋介绍,照片中的人像信息属于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可能造成财产与人身风险。

对于未成年学生用户,其个人信息泄露后主要可能被用于教育培训、商品销售推广,属于传统灰色产业内容。而尽管这些公众号均显示为个人主体运营,但并不影响对其处理个人信息的行为进行规制,《民法典》《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对此均有相关规定。陈吉栋认为,微信平台在其《服务协议》中主张其仅提供平台,用户对其发布的内容自己负责,但其属于网络运营者,如接到用户举报投诉等,有义务审查相关内容并停止信息传输,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防止进一步损害。如经审查发现存在个人信息、隐私侵权而未采取必要措施,须与涉事微信公众号承担连带责任。

[心理教师]

家长应理智引导孩子青春期感情表达

“竟然鼓励中学生恋爱,强烈建议查封并关闭该公众号!”一位家长表示,自己已经举报该公号诱导中学生早恋、套取学生个人信息,并呼吁家长们共同投诉。

表白、交友,这样的字眼,对正在青春期的中学生们似乎具备天然的吸引力。在“魔都中学生××墙”公众号的“表白墙”推文,单篇阅读量基本都在2000以上;而在“中学生校园××墙”公众号里,“爆照交友”的推文,单篇阅读量则高达1万以上。

对此,江宁学校心理教师杭艺分析,从中学生个体发展来看,进入初中的男女生已经进入性成熟发育期,对异性的交往需求日益加剧。青少年冲动、情感体验强烈、表达欲强烈,在现实校园主流生活中,中学生压抑个体表达与情感,在网络中,出现了这么一个平台,青少年在这里自我宣泄与自我表达,同时也会引发一些模仿效应。

杭艺提到,2018年在上海对1800名中学生的调研中,17%初中生与34%高中生表示谈过恋爱。中学生恋爱现象已不是个例现象。

“社会需要监管网络环境,限制低龄化青少年的网络参与。引导青少年加强法律意识,保护个人隐私,预防不法侵害。”杭艺分析,对于过度成人化与追求强烈关注需求的青少年,往往是家庭情感缺失的表现,家长应及时给予家庭的关注与关爱。家长可以讲讲自己青春时的情感故事,男生谈谈责任、尊重与控制;女生谈谈自信、自尊与自我保护。引导孩子理智看待异性情感,追求自我认识与自我发展,树立更高层次的生涯发展目标。